“好了。”
朱雄英見他答應了,立刻笑了起來:“你先熟悉一下應天城的防御吧。”
“過幾天,我可能就要去廉州。”
“現在,廉州府對大明來說,是繼應天城之后,最重要的地方。”
“廉州府出事了,我得親自去一趟。”
“所以,你要抓緊時間,熟悉一下應天城的防御體系。”
“如果有什么要緊的事情,也可以和解縉、楊士奇商量一下。”
“他們總能想出最好的應對之策。”
“你要做的,就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關鍵時刻,整備好禁軍就好了。”
鐵鉉的心都涼了半截。
他終于明白,朱雄英為什么要讓自己上任了。
朱雄英要親自跑一趟廉州府,這一去廉州,應天城需要一位值得信任的人坐鎮才行。
這和朱棣謀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朱棣的叛亂發生在邊關。
至于應天城,那可是大明的腹地。
小心駛得萬年船!
“臣一定完成任務!”
想通了這一點,鐵鉉也不再猶豫,直接接下了內閣大學士的位置。
“若無他事,微臣告退。”
“嗯,你可以走了。”
朱雄英擺了擺手,正要看一眼桌上的折子,卻突然開口道。
“哦,對了,你有空的時候可以和吳王說說話,他是大明最好的武器設計師。”
“跟他多聊點,對我們大明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也是大有幫助的。”
“臣遵命!”
鐵鉉拿著任命書,從奉天殿中退了出去。
熱武器化,也是有兩面性的。
搞得好了,大明的軍隊就是天下無敵了,就算是遠征,也能獨吞整個世界。
但是,一個不好,就會引起反噬。
如果引發叛亂的話,那就麻煩了。
現在應天有四十萬禁軍。
若是換做其他人,只需要鼓動十萬禁衛軍造反,就足以讓他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朱雄英收回目光,繼續看著手中的奏折,就在這時,小李公公推門而入。
“啟稟陛下,曹國公李景隆已經回京了。”
聽到小李公公的話,朱雄英才回過神來。
“李景隆,曹國公?”
朱雄英不解地問.
“不錯,就是李將軍。”
小李公公應了一聲。
朱雄英頓時陷入了沉思。
靖難之戰中,李景隆確實上了一份奏章。
他想要率軍北上,與朱棣的軍隊正面交鋒。
可是李景隆的話,朱雄英又怎會相信?
這可是大明版的紙上談兵啊,論實戰經驗,這小子跟朱棣比起來差遠了。
怎么可能是朱棣的對手?
所以李景隆的建議,朱雄英一開始并沒有采納。
反倒是直接把濟南府中的鐵鉉調了過來,由他組織進攻。
當然,鐵鉉也只是副手而已。
主力是龍虎衛和大明海軍。
而朱雄英則將李景隆調往應天城北一帶,充當最后的防線。
這是一道可以忽略不計的防線,因為朱雄英對靖難之戰有必勝的把握。
藍玉的戰斗經驗要比這人豐富得多,他甚至都要比朱棣要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