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
周墨回國。
回國第三天。
《莘莘學子》下映。
總票房34億。
再一次打破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將最高票房分段突破到三十億到四十億的區間。
縱觀《莘莘學子》的票房走勢,一共有三波巨大的高票房。
最開始的一波。
6月下出成績的一波。
學生們開始研究報考的時候,又是一波。
第三波的出現,是各位學生和家長們,在報考的時候,發現電影里的情節再一次出現在了現實里。
很多學生在報考的時候,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也不知道該從哪些方向了解這些內容。
而且就算了解了,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不適合。
不要意外。
這確實是很多家庭發生的事情。
而電影里,有關這一段的劇情則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表示: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
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土建機自,四大護法。
本來,這一段順口溜在電影中只是一處梗。
高玢在和小伙伴們高考之后討論未來的時候,她的兩個小伙伴對于一些常見專業的吐槽。
但奈何很多在校大學牲看到這一處,當場破防。
紛紛在網絡上發表對自己專業的控訴。
“電影說的沒錯,我當初就是啥也不懂,才像個傻x一樣來到這個專業,現在快畢業了,一問工資七千塊,我這里可是一線城市,我還是92的學生,居然就值這個數。”
“別提了,當年全省拍的照名詞進的學校,現在找工作工資還不如當年比我差了幾十分的,其他專業的同學。”
“早知道就去學計算機了,不必我這x專業賺錢?”
“樓上的還是別著急,計算機現在也開始內卷了。”
“對網絡上想要選xx專業的學弟學妹們說一句話,快跑,別來這兒!”
這些發言,就像是對電影的呼應一樣,讓觀眾們再一次見識到了《莘莘學子》的真實性。
原來當初電影里一處僅僅“三十二字”的臺詞,竟然有這么多的背后故事?
于是,在電影快要下映的最后一個星期,市場上再度掀起了一波有關“解開電影彩蛋”的浪潮。
學生群體們成群結隊地到電影院里二刷、三刷電影。
每當發現一個跟自己學習經歷相關的小細節,就會在網站上分享出來,盡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去看電影。
不過,動靜這么大有時候也未必全是好處。
就在七月上旬快結束的時候,就曾經有一個學校的教授站出來,說《舍身學子》這部電影胡亂拍,認為周墨又沒學過那些專業,有什么資格評價這些專業的發展。
這位教授的地位還不低,算是某個行業有頭有臉的人物。
所以他的一通炮轟,聲勢還真不小。
不少人面露期待,希望能看到一場龍爭虎斗。
然而,還沒等吃瓜群眾們拿來小馬扎,戰斗就已經結束了。
就在那位教授炮轟《莘莘學子》的第二天,就有網友扒出了這位教授的信息。
“三十二字”中的某個專業出身,但到后來卻更換了路徑,經常參與另一個領域的活動。
然后又有一位他曾經的學生爆料,這位教授對手底下的學生那叫一個“關愛”,每個學生都恨不得給他們安排好多年的工作經驗。
當這個消息出來的時候,這次較量就已經沒有了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