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淺笑盈盈,對汪氏和文鳶的態度十分和煦,令人如沐春風。
"沒想到小鳶兒都這么大了,長得更高了,也更漂亮了,身形氣質比以往端莊多了。"
"多謝娘娘謬贊。"
汪氏恭敬的向賢妃說道:"這是從雁門關帶回來的一些特產,給娘娘嘗個鮮。"
跟在汪氏身后的宮女遞上一些盒子,賢妃笑著讓人接過。
"這次回京,夫人和小鳶兒是不是就不走了?"
"雁門關雪大,條件也不好,鳶兒已是文家獨苗,還是早早留在京中,選個好夫婿才是。"
汪氏抬頭,依舊維持著笑容,對賢妃的提議似乎很贊同,她點了點頭道:"娘娘說的極是,這次回來,也是要給小女挑選夫婿的。"
聽到汪氏的回答,賢妃臉上的笑容真誠了一些,忙道:"原是這樣,那本宮可得幫小鳶兒多留意留意京中的好兒郎了。"
"多謝娘娘好意,侯爺也是這樣想的,我文家就這一只獨苗,怎么也不能委屈了。所以侯爺想著,用多年積攢的軍功為小女換一個招贅的機會。"
此話一出,賢妃臉上的笑意淡了三分,看著文鳶的眼神也沒有那么和煦了。
文鳶悄悄的勾起嘴角,看向賢妃道:"父親說,這么些年,文家為了秦國上下出生入死,陛下憐愛百姓也尊重將士們,所以才敢大著膽子向陛下提要求的。"
這話更是扎了賢妃一刀。
但好在她此前就做好了準備,所以現在聽到這樣刺耳的消息,也能鎮定下來。
再次換上一副溫和的面容,對文鳶道:"那就好,陛下一向愛民如子,武定侯又是秦國的大功臣,或許武定侯的提議,陛下會答允吧。"
"多謝娘娘吉言。"
汪氏和文鳶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向賢妃行了一禮。
事到如今,賢妃也沒有再留下汪氏和文鳶的心思了,又同這母女兩人說了說話,就讓二人離去。
帶汪氏和文鳶走出未央宮的大門,賢妃這才皺著眉頭坐在椅子上念道:"好一招釜底抽薪。"
當年趁著皇后病重,賢妃好不容易從梅妃和蓉兒的手中搶下了教養文家小姐的差事。
一是想著讓皇帝記住她的好,另一個就是想著和文家搭上關系。
這么多年一直等著沒給鎮北王娶親,也是為了等文家的女兒長大。
沒想到文家居然給她來了這么一招。
至于皇帝會不會同意文家的要求,那自然是肯定的。
文家現在已經沒有嫡系男丁了,加上武定侯這么多年的軍功未用,現在愿意用這些軍功換一個讓自家女兒招贅的機會。
皇帝迫于各方的壓力,都不會不答應的。
只怕還要賜予文家小女兒一個縣主位置才是。
想到此處,賢妃臉上一陣鐵青。
而汪氏和文鳶走出未央宮好長一段距離之后,這才打發了未央宮送她們的宮女回去。
汪氏和文鳶徑直出了宮門,武定侯家的馬車正在外面等候,二人上了馬車。
汪氏臉上一路維持著的笑容才收斂起來,坐在她對面的文鳶一臉的無辜。
"母親,賢妃娘娘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