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那些村莊和小鎮,此刻不得不向亞歷山大提供“導彈”,以解他燃眉之急……
亞歷山大為了獲取足夠的石質彈藥,以滿足其麾下投石機如饕餮般的巨大需求,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他一聲令下,士兵們便如餓狼般散開,對寺廟、城鎮廣場,乃至領主的莊園等地展開了無情的侵襲。他們如入無人之境,單方面地掠奪著每一塊看似值錢的石頭,仿佛要將這片土地上所有可用作彈藥的石材搜刮殆盡。
然而,即便如此瘋狂的搜刮,對于亞歷山大那近乎貪婪的需求而言,卻依舊是杯水車薪。他對射彈的渴望程度,超乎常人想象,若非親眼目睹,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亞歷山大所擁有的約三十臺彈射器,宛如威力巨大的戰爭巨獸,每分鐘便可發射大約兩枚彈丸,如此換算下來,每小時竟能發射三千六百枚之多!
倘若每發子彈重達二十公斤,那么僅僅一小時所發射彈藥的重量,便高達七十二噸,這幾乎等同于十二頭大象的重量!而這僅僅只是一個小時的發射量,并非一整天。
若要計算一天的發射重量,需將此數字乘以平均作戰小時數——八小時,如此得出的結果便是每天五百七十六噸,約等于一百頭大象的重量。
無論對多少個村子進行地毯式的搜查,都難以滿足這樣龐大的石材需求。即便那些地方的建筑全由石頭打造,而非大部分采用泥土與木材,也依舊無法湊齊近六百噸的石材。
事實上,即便放眼整個世界,即便是規模最為龐大的采石場,面對如此恐怖的消耗速度,恐怕也只能望洋興嘆,無能為力。
當然,亞歷山大也深知,讓投石機整日以最大速率發射,無疑是一種瘋狂至極的舉動。操作這些投石機的士兵,很可能會因極度疲勞,導致手臂不堪重負而幾近殘廢;而拉動彈射器的繩索,恐怕在士兵體力耗盡之前,就會因過度磨損而斷裂。
實際上,在現代戰爭中,如此長時間的高強度火力輸出也是絕無可能實現的。
即便是在軍事工業極為發達的蘇聯,這個每月能夠生產數百萬枚炮彈的工業強國,在大規模進攻前,即便擁有強大的炮火掩護,也不過使用半小時至最多一個半小時的猛烈炮擊,用以削弱敵方的堅固堡壘。
而現代炮兵,即便是身處前線戰斗最為激烈的情況下,通常每天也僅僅發射十至二十枚炮彈。
因此,亞歷山大對城墻的攻擊,實際上每天大約發射幾百發彈藥,平均下來,每小時使用投石機發射一到兩次。
射擊任務通常采用這樣的方式:選定城墻的特定區域,使用幾臺彈射器持續轟擊。每臺彈射器射擊一次后,便等待其他彈射器依次完成射擊,然后再次循環。如此這般,會持續幾個小時。
同時,為了減少機器繩索的磨損,操作彈射器的船員每隔幾個小時就會進行輪換。
通過這種讓武器不間斷、定期射擊的方式,能夠使防御者時刻保持高度緊張,從而逐漸消磨他們的意志與體力。
然而,這種緩慢的消磨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甚至可能需要幾個月之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