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響亮的驚呼聲以及奇特的言論,自然而然地吸引了附近同伴的注意,尤其是那些還在排隊等待輪到自己的人。
這座玻璃雕像反射出的耀眼光芒,以及它那仿佛由某種神秘材質制成的獨特外觀,讓那些原本圍著女人、恨不得立刻將她們占為己有的男人們,瞬間被吸引了目光。
他們紛紛丟下身邊的女人,轉而聚攏過來,仔細端詳這座雕像。
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將雕像傳遞著,口中發出低沉、興奮卻又滿是困惑的聲音:“這究竟是什么?看上去確實像是某種凝固的水。”一名男子重復著先前那人的話,將雕像高高舉過頭頂,放在從附近窗戶透進來的閃爍陽光下,仿佛在觀察它是否會如同冰塊般融化。
“蠢貨,固體的水那叫冰,這分明不一樣!”另一名男子趕忙斥責他的同伴竟說出如此愚蠢的言論,隨后如餓鷹撲食般從他手中奪過雕像,開始感受它的溫度與重量。
這名男子說道,這雕像摸起來涼涼的,雖體積不大,卻頗為沉重。
“看上去像是某種透明的石頭。”又一人拿到雕像后,如此評論道。他覺得,既然這物件形似雕像,那么理所當然是由某種未知的石頭雕琢而成,畢竟它顯然并非金屬質地。
這一假設,瞬間引起了另一位自以為聰明之人的興奮:“寶石!說不定這是一座用寶石雕成的雕像!就如同吟游詩人所傳唱的那些透明雕像一般。”
赫爾瓦蒂人在此提及的,自然是鉆石。盡管這些可憐的人從未親眼見過這種無比珍貴的寶石,但他們從四處游歷的詩人與吟游詩人所唱的歌謠中,知曉了它的存在。
這段模糊的記憶,足以讓這些人興奮得難以自持。在他們心中,既然吟游詩人都曾歌頌過,那這雕像必定價值連城。
赫爾瓦提人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存續著,他們的歷史并未被細致地記錄在卷軸或書籍之上。這一現象的形成,源于諸多復雜的因素,猶如一團錯綜復雜的絲線,交織出他們別樣的發展軌跡。
其一,赫爾瓦提人的文化尚顯年輕,其文明程度尚未演進到對歷史進行詳盡記錄的階段。在那個質樸的社會環境里,人與人之間依舊秉持著高度的信任,他們堅信彼此口中的言語,并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證來佐證。在他們的世界中,誠信如同空氣般自然存在,人們在這樣純粹的信任氛圍中生活,歷史的傳承更多地依賴于口口相傳的故事與記憶。
其二,書寫材料的匱乏成為了赫爾瓦提人記錄歷史的巨大阻礙。他們所居住的地域,難以輕易獲取諸如紙莎草或石頭之類適合書寫的材料。這一障礙的影響深遠,從地球上諸多文明的發展歷程便可窺見一斑。
地球的四大古代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成為偉大的文明典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能夠利用優良的書寫載體。
美索不達米亞人所處的現代中東地區,如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等地,擁有豐富的石頭資源,為他們的書寫提供了便利;埃及人則仰仗紙莎草這種獨特的書寫材料;印度次大陸的人民可運用優質的樹葉、樹皮和粘土來記錄信息;而中國人發明的紙,更是書寫材料的一大創舉。
相較之下,對于島上那些難以接觸到這些書寫材料的土著居民而言,書寫文化始終未能真正蓬勃發展起來。
在漫長的歲月里,赫爾瓦提人的歷史記錄大多借助詩人和吟游詩人的口頭傳播得以延續。直至最近的幾個世紀,隨著與外界交流的逐漸增多,尤其是在受到西巴利亞語的滲透之后,他們的文字才逐漸變得復雜起來。
然而,對于這種外來語言的滲透,各個部落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意見分歧嚴重。
一部分人堅決主張徹底禁止所有外來詞匯,一旦發現有人使用這些詞匯,便會采取極端手段,甚至不惜將其處死。他們視外來詞匯為對本族文化的玷污,妄圖通過這種強硬的方式維護文化的純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