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竟在羅馬最為神圣的場所之一——參議院,實施了這一惡行!
不妨想象一下,一位現代大統領在議會大廳里,被一群反對派領導人殘忍殺害。“震驚”一詞,都難以充分形容這一事件的嚴重性。
盡管時光已相隔近兩千五百年,但這一事件在羅馬民眾乃至整個帝國,依舊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些陰謀者非但沒有被贊譽為解放者,反而很快被世人貼上了殺手的標簽。
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場內戰,而內戰的結局,恰恰促成了那些參議員們極力阻止的局面——共和國的解體與帝國的崛起。
就這樣,布魯圖斯等人無視民眾的意愿,在不知不覺間,助力凱撒實現了他的夢想。
事實上,由于凱撒的死太過震撼人心,人們對他的認知,已不僅僅局限于一個獨裁者,甚至超越了烈士的范疇。
恐怕連凱撒自已都未曾料到,他的離世,竟讓他的名字在之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成為了歐洲專制統治的象征。
神羅的皇帝、德國的皇帝以及俄羅斯的沙皇等稱號,皆被認為源自拉丁語“凱撒”。
所幸,大多數貴族鮮少會如此急切地想要推翻自已的領主。畢竟,世上像布魯圖斯及其同黨那般狂熱之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因此,亞歷山大堅信,通過盡可能降低稅收,能夠穩固自已的統治地位。
……
當亞歷山大沉浸在對自身稅收結構以及維持賬簿巨額赤字緣由的回憶之中時,兩位女士也有著各自的思索。
其中一位仍在努力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盡管亞歷山大家族相較于其他更為古老、成熟的貴族世家,宛如新生嬰兒一般,但他所擁有的財富,卻遠超他們之中的許多家族。
至少那些家族擁有時間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些甚至歷經數個世紀,才積累起如此龐大的財富。
帕提亞夫人更是驚訝地發現,亞歷山大財富的一半以上竟來源于鐵礦開采。
她一直以為主要財富來源是糖,畢竟糖,尤其是白糖,價格幾乎是鋼材的十倍之多,而且她常常看到大量白糖被一車車運走。
但實際上,白糖的出口量相當有限。
一方面,受當前生產能力的制約,亞歷山大若要擴大白糖生產,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力以及各種工廠設施。
但更為關鍵的是,亞歷山大根本無意增加白糖出口。
他刻意維持低供應量,旨在讓白糖顯得無比奢華與獨特。
因此,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將紅糖提煉為白糖極為困難且耗時漫長。這一說法,也為那些妄圖偷竊白糖技術,或者像托勒密那般索要亞歷山大白糖生產技術的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托詞。
基于上述種種原因,白糖極少通過精選渠道之外的途徑出口。
僅有法扎帕夏、阿哈德尼亞和提比亞斯皇室、提比亞的南部守護者西奧尼勛爵,以及亞歷山大的幾位至交好友,才有機會獲得這種白色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