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稱呼里藏著多少無奈與辛酸,只有她們自已知道。
在當時的年輕女孩們看來,哪怕是這個不起眼的名字,也顯得非常高雅和高尚。
因為在那些不堪入耳的咒罵聲中,這個稱呼至少沒有那么惡毒,它比所有其他被隨意拋出的詞語都要好聽得多,像是在一片荒蕪的沙漠里,偶然發現的一汪淺淺的水洼,雖然微不足道,卻能給她們一絲慰藉。
啊……悲劇了。
西利瑪偶爾會在夜深人靜時發出這樣的感嘆,心頭涌上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
命運對她們何其不公,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多余”的烙印,在苦難的泥沼里苦苦掙扎。
或許這就是太后如此注重禮儀的原因之一。
那些繁瑣的規矩,那些優雅的舉止,像是一層堅硬的外殼,將她過去的脆弱與不堪緊緊包裹起來。
她用禮儀來武裝自已,仿佛這樣就能忘記那些在街頭乞討、被人唾棄的日子。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她在宮中的教導,那些嚴苛的規矩和繁瑣的禮節,早已內化為她行為的一部分,以及她對王室的歸屬感和維護王室的榮耀和威嚴的意識,這種意識讓她時刻提醒自已要端莊、要得體,但沒有人可以否認她獨特的童年也不是原因。
那段痛苦的經歷,像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她的行為,影響著她的判斷。
說到皇宮,當她被賣到這里當一名享樂奴隸時,她的名字的意思是“漂亮的紅色”。
這個名字帶著一種廉價的討好,像是給一件物品貼上的標簽,與她本身無關,只與她的外貌有關。
這是她的奴隸主在她睡覺的一條街上綁架她后給她起的名字。
那條街陰暗潮濕,角落里堆滿了垃圾,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她當時正蜷縮在一個破麻袋里,睡得很沉,或許是因為太累了,連被人抱起都沒有立刻醒來,等她驚醒時,早已遠離了那條熟悉的街道。
以前,女孩會有姐姐幫忙監視,姐姐的眼睛總是警惕地掃視著周圍,像一只護崽的母獸,所以奴隸販子在接近他們時會有些擔心,因為在城里進行這樣的綁架是違法的。
如果他們嘗試綁架卻出了岔子,導致其中一個女孩受了驚嚇尖叫起來,那尖銳的聲音很可能刺破街頭的寂靜,引來附近巡邏的衛兵,甚至驚動周圍蜷縮在棚屋里的鄰居……那可就麻煩了。
他們肯定會被那些早已被銅臭浸透的衛兵狠狠罰款,兜里本就不多的錢幣會被搜刮得一干二凈,運氣差些,甚至會被粗暴地趕出城去。
畢竟這個地方的主人個個貪婪如狼,總在處心積慮地密謀著沒收他們這些底層人的所有商品,哪怕只是幾個不值錢的陶罐、幾塊發硬的面餅。
因此,大多數奴隸販子掂量著風險,終究還是放棄了這種在街頭公然綁架的做法。
此外,西利瑪的姐姐也總在定期更換她們睡覺的地方。
這些女孩當然沒有家,所謂的“住所”,不過是街頭某個能勉強遮風擋雨的角落。
她們不得不蜷縮在冰冷的石板上睡覺,這讓她們時刻提心吊膽——既怕那些眼神閃爍的奴隸販子,也怕巡邏的衛兵會因為她們“侵占”了公共財產,而掄起手中的棍棒惡毒地毆打她們。
因此,在同一個地方睡太久是極不明智的,就像在陷阱邊停留過久,遲早會被獵人捕獲。
但現在,姐姐已經走了……西利瑪便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成了那些壞人眼中最容易得手的獵物。
當姐姐離開人世時,西利瑪還太小,小到無法理解生活的復雜,更準確地說,是無法理解在那個殘酷如煉獄的城市中,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一場無休止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