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內閣和六部的一致支持,現在軍費確實是越來越多了,內閣和朱載坖都認為現在確實需要清軍了,但是究竟應該怎么清軍,這是一個問題。
是朝廷直接派出欽差到九邊清軍,還是有各地總督、提督清點士卒戰馬之后向朝廷上報呢?
大部分的官員都認為應該直接由朝廷派出欽差到九邊和京營以及親軍諸衛核實軍籍、戰馬數量,朱載坖也是這個意思。按照三大防區,派遣由都察院長官、兵部職官和御史組成的欽差,前往九邊各鎮稽核清軍。
最重要的就是就是帶隊的三個欽差人選了,朱載坖對于這個人選的要求就是務必要選擇清正廉潔,考績優良的官員前往。
最后吏部和內閣會商之后,向朱載坖推薦的人選是太仆寺卿趙錦、通政使趙貞吉、禮部右侍郎林燫,對于他們三人,確實都是在朝中頗有清名的人,也都是被大家所認可的人。
朱載坖于是下旨,三人俱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率領兵部有司官員和都察院的清軍御史,赴九邊清軍,趙錦赴宣大山西,林燫赴陜西三邊,而最重要的薊遼、京營和親軍諸衛,當然是交給了趙貞吉。
朱載坖主要是想看看,每年耗費了大明大半歲入的九邊,到底有多少人馬。
隆慶五年是科舉之年,春闈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會試主考官的選擇就異常重要了,現在內閣輔臣中沒有主考過會試的就是陳以勤和殷士儋了,朱載坖要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一位充任會試主考官。
按照論資排輩的順序上看,應該是先陳以勤而后殷士儋,但是朱載坖現在更傾向于殷士儋,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殷士儋和高拱的矛盾激化了,因為現在內閣中李春芳雖然是首輔,但是他一向比較溫和,即便是高拱很強勢,李春芳也能夠對付,而且高拱很清楚,朱載坖很信任李春芳,所以高拱對于李春芳還能保持基本的尊重。
不過對于陳以勤、殷士儋,高拱就沒有那么客氣了,高拱本就比較傲氣,像陳以勤這樣的脾氣好的尚且能夠忍受,像殷士儋這樣的同樣是脾氣火爆的人就根本無法忍受他了。
你高拱是內閣次輔,可我殷士儋還為朱載坖蹲過詔獄呢?陳以勤怕你高拱,殷士儋可不怕,在一些涉及政策和用人的事情上,殷士儋就不慣著高拱,尤其是現在高拱和醋黨打的火熱,他和楊博、張四維等人關系都不錯,大有聯合醋黨對抗心學的趨勢。
而殷士儋則是對這些事情采取不參與的態度,使得高拱大為光火,朱載坖不愿高拱和殷士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點了殷士儋為會試主考官,一來是告訴高拱,自己對于殷士儋的重視,二來會試要鎖院,先隔離他們一下子。
除了科舉之外,還有武舉,朱載坖也選定了武舉會試的主考官,策論由吏部尚書楊博主考,武藝由練兵總理大臣、提督薊遼軍務總兵官戚繼光主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