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火銃的進展順利相比,開花彈的研制就顯得極為不順利了,在趙士禎的主持下,研制榴彈的工作在文思院和軍器監開展了,但是開花榴彈的研制遠沒有朱載坖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開花彈是一個中空球體,這種球體的鑄造難度不小,現在大明的工藝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但是要是采用分體鑄造的話,其所用到的空心殼體是由兩個分別鑄造的半球組成,強度低,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壓,為了使開花榴彈就必須能承受高膛壓,這勢必要增加榴彈的外殼厚度,縮減榴彈內部的空間。
這雖然增強了安全性,但卻大大減少了榴彈的裝藥量。炮彈為了安全性增加壁厚,減少黑火藥的裝藥量,那么制作出來的榴彈威力只會相當感人,炸完之后甚至都有可能只是崩成兩半,或是完全不會爆炸,其在戰場上能夠取到的效果,并沒有比實心鐵球好太多。
除此之外,榴彈的引信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現在是不可能做出機械撞擊引信的,所以趙士禎想的辦法是外置引線,所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導火索,或是導火管,因此炮兵在使用時還必須提前點燃榴彈上的引信,然后再發射火炮,否則開花榴彈可不會發射之后自己主動爆炸。而這就使得使用榴彈是一件相當危險,并且要抓緊時間的事,因為開花榴彈很有可能會在被發射之前,就在炮管中爆炸了,造成炮毀人亡。
實際上在實驗過程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的事故,朱載坖看了趙士禎的奏疏之后,果斷召見了趙士禎,否決了趙士禎的這個方案,這種做法引信過于簡單落后了,朱載坖要求開發與開花榴彈向配套的彈托、木質錐形信管和炮彈整體鑄造技術,至少要造出堪用的開花榴彈來。
朱載坖很清楚,開花榴彈最重要的就是信管,信管可靠的話,這樣制造出來的開花榴彈才能夠可能可靠,主要是要研究慢燃火藥,朱載坖囑咐趙士禎,時間、錢財都不是問題,但是一定要造出堪用的開花榴彈,而不是急功近利,粗制濫造出來的開花榴彈。
除了此事之外,就是徐渭從倭國發回的奏疏了,本來今年是大計之年,各省督撫都要輪流到京師接受朝廷的審計和向朝廷述職,但是朱載坖免去了徐渭的大計,因為倭國路途遙遠,而且現在倭國并不太平,所以朱載坖命令徐渭奏疏上陳即可,朝廷也會派遣御史赴安東都護府查看審計的。
徐渭通過奏疏向朱載坖陳述了現在倭國的情況,隨著大明冊封倭國國王和倭王自去僭號之后,所謂萬世一系的倭國國王在倭國的地位已經是大幅度下降了,而現在倭國的大名們也都是蠢蠢欲動,想要謀求一統倭國,雖然現在有大明官軍的彈壓,這些人不敢太過分的,但是明面上的野心已經是越來越掩飾不住了。
在倭國大名之中,現在實力最強的自然是織田信長了,作為現在倭國實力最為雄厚的大名,他一直是大明的重點關注對象,他也確實有一統倭國的野心,尤其是在倭國王室的權威下降之后,織田信長的野心就越發的膨脹了,不過徐渭也敏銳的洞察了織田信長內部的問題,并且在奏疏中直接指出他的內部可能發生動亂,朝廷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徐渭就是指出,明智光秀可能成為織田信長內部的一顆雷,因為織田信長能夠崛起,就是靠他對豐臣秀吉,前田利家等出身卑微的武士超乎尋常的封賞。但是倭國就這么大,土地總有被賞賜完了的時候,所以織田信長只能挪掉一部分人的官位和封地,來給新人騰出位置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受損最大的就是明智光秀了,織田信長先宣布冊封明智光秀出云和石見兩個州三十萬石。后來又說但是明智光秀的滋賀和丹波兩州三十四萬石的領地要沒收上交給織田信長,這對于明智光秀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石見和出云當時并不在織田政權的版圖內,而是屬于和織田政權對立支持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毛利輝元政權。明智光秀要得到這兩個州的封地還要經過一番苦戰,沒有三年五載拿不下來。毛利輝元又不是什么軟柿子,哪里是明智光秀能夠隨便拿捏的。
而明智光秀要讓出來的滋賀和丹波就在京都附近,是明智光秀經營多年而且修筑了不少城池的老地盤,這就有些不講道理了,明智光秀好歹也是為織田信長立下過大功的人,這么對待連朱載坖都認為有些過分了,這孫子的魚看來是吃定了。
因為之前地盤靠近京都,明智光秀實際上也努力的擔當了織田政權和京都倭國朝廷交涉的近畿守護的角色,而且據徐渭的奏報,明智光秀干得不錯,幫織田信長把和倭國朝廷的關系維護的很好。而且明智光秀立下的戰功也不少,荒木村重叛亂就是他平定的,人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而織田信長重新豐臣秀吉等人也就算了,還準備削奪明智光秀的封地,出云石見兩州當時并不屬于織田信長政權而是屬于毛利輝元,織田信長等于開了空頭支票。這是人干的事情?不反還有天理啊?
而且現在織田信長越來越倨傲了,對于明智光秀也多次無端的打擊,這令明智光秀極為憤恨,自己為織田信長浴血奮戰,還要天天被侮辱。不喝酒被強迫灌酒,還莫名其妙的踩爛他精心準備的討好主公的肉菜,冤枉他用爛肉做菜招待人。自己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后卻要被挪出官位趕出領地給新提拔的人騰位置。這是一個怎樣的主公啊!還要不要人活命了。
所以徐渭判斷,明智光秀必反,一旦織田信長身死,倭國的局勢恐怕立馬就會出現極大的變化,所以徐渭懇請朱載坖早做準備,以防臨時出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