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十五年是大明內外制度變革極大的一年,張居正領導的內閣,將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朝廷新政在大明全國推開,厲行對于田畝和人口的清查,而朱載坖則在推動朝廷官職的改革。
朱載坖首先是對于刑部進行了拆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事情頗多,原有的官員根本無法承擔這么繁重的任務,尤其是朱載坖大量建設巡檢司之后,刑部的工作就更加繁忙了,原有的刑部架構已經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了。
之前對于巡檢司的管理是由刑部一名左侍郎擔任提督巡檢衙門,現在巡檢司的實力擴大,全國的巡檢司,人數以萬計,巡檢司是朝廷設置在地方,用以維持治安,加強對于地方控制的重要機構。朱載坖不能夠不重視此事。
朱載坖決定成立專門的巡檢總署,管理大明全國的巡檢司,為了加強巡檢司的戰斗力,巡檢司的主要人員構成由官軍的退伍士卒和低級軍官構成,同時除了不裝備甲胄和火炮之外,巡檢司的軍器裝備基本和官軍的一致,按照官軍輕步兵的情況予以裝備,巡檢司屬于半軍事化部門,所以必須要重視。同時將刑部督捕司劃歸巡檢總署管理,負責通緝要犯等事宜。
朱載坖決定巡檢總署衙門和六部一樣為正二品衙門,以刑部尚書銜總督巡檢總署,同時為了保證巡檢司的戰斗力,還以大將一員,充提督巡檢總署,負責大明各巡檢司的訓練、裝備和大規模調動的事宜,同時在各省設立都巡檢使由按察副使擔任,同時為了保證巡檢司的戰斗力,按照各省巡檢司的數量,配置巡檢參將或巡檢副將,負責本省巡檢司的訓練、裝備、調動等事宜。
而南北兩京作為大明的腹心之地,還要專門設立京師警巡司,直接由巡檢總署管理,兩京的五城兵馬司、巡檢司都統一由巡檢總署直接管理。同時還要厘清地方官府和錦衣親軍之間的權責關系,錦衣親軍是皇帝的耳目,在地方主要負責偵查、搜集情報,查辦諸如謀反、謀逆、官員貪墨等案件和朱載坖直接交辦的案子,其他一般刑事案件,錦衣親軍不負責處理。
除了刑部之外,還有就是戶部,現在的大明戶部,是大明朝廷各部院中最為龐大的一個部門,因為戶部所負責的事情也確實是大明朝廷非常重要的事情,戶部除了本部之外,還有四個很重要的部門,海關總署衙門,提督鈔關衙門和總理鹽政衙門、總督倉場衙門。
其中海關總署衙門是正二品,其余都是從二品或者正三品衙門,對于這四個部門,朱載坖認為海關總署和總理鹽政衙門不必再變動了,重要的是鈔關衙門和倉場衙門,朱載坖認為要予以整合改組。
原本提督鈔關衙門僅僅是負責大明的鈔關稅賦,但是現在朱載坖認為應當擴大職權,將一應鈔關、車船、工商業的稅收全部交由該衙門管理,將提督鈔關衙門升格為稅務總署,以戶部尚書銜提督之,為正二品衙門。
而總督倉場衙門和司農寺合署辦公,負責整個大明朝廷和地方的倉儲儲備之事,以戶部尚書銜充總督倉場兼司農寺卿,而在地方則按照地域省份設置巡倉之官,仿宋制設立提舉常平使,以司農少卿兼任,負責地方的糧儲、物價事宜。
這樣一來,戶部除了本衙之外,就是海關總署、稅務總署、總理鹽政、總督倉場四個衙門,是大明六部之中最龐大的部門。
除了戶部的這些附屬機構之外,還有戶部本衙也要予以改組,原本的戶部本衙,由浙江、湖廣、江西、四川、河南、山東、陜西、陜西、廣東、福建、貴州清吏司和其他一些直屬衙門組成,朱載坖認為這種體制不行,首先分省設司,各省都要由相應的清吏司,除了這些分省的清吏司之外,還要設立預算、軍餉、催征、太倉、督察等司,負責朝廷的相關業務。
而對于工部也要實施相應的改革,將原本工部下設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現在朱載坖將都水司單獨拿出來,將都水司升格為都水監,負責大明全國的河道、水利之事,以工部左侍郎兼任之,同時在工部中設立礦冶司,負責管理全國的礦冶生產。
然后就是對于禮部的管理了,禮部是大明六部中管理范圍最寬泛的,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從考試、禮儀、外交、祭祀,禮部都要管理,朱載坖認為有些過于寬泛了,尤其是考試,這是國之大事,涉及到選舉人才的事情,朱載坖當然是十分重視的。
朱載坖決定設立考試院,專門負責各級考試,從地方的縣試、鄉試到朝廷的會試、殿試,還有吏員的選取考試,吏員考選流內官的考試等,都由考試院負責,以禮部右侍郎兼任考試院使。
除了考試之外,就是學校的事情了,禮部現在僅有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主要是負責朝廷的禮儀、祭祀和外交事務,并沒有專門管理學校的部門,朱載坖認為朝廷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學校的制度,在禮部下設學院司,專門負責管理大明天下的學校書院,與地方的提督學政等官員們構成一套完整的學校管理體系。
吏部則是維持不變,仍舊是吏部本部和流外銓選院,負責執掌天下文武官吏的升遷選授。
而兵部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部門了,朱載坖還沒有思考清楚,兵部應當扮演一個什么樣角色,從朱載坖來說,現在的兵部肯定是權力過重,將原本屬于五軍都督府的訓練、指揮之權完全予以削奪了,使得現在的大明兵部權力過重,朱載坖所以在設立練兵軍務處來予以制衡,削奪兵部之權,但是兵部的權限到底應該是什么,朱載坖沒有盲目作出決策,而是召集重臣們一道商量此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