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為此專門命令翰林院,將兩宋館閣制度的相關資料整理之后送來,朱載坖仔細查閱了有關館閣制度的資料,不得不佩服兩宋館閣選拔之嚴密,兩宋的館職召試,有自薦召試、他人薦舉召試和皇帝特旨召試幾種。召試的內容大體不出詩賦策論,但是有資格要求的,選舉人才還是相對比較公平的。
故而宋人不無自豪的說道:“三館清華之地,皆一朝英俊之游。文章三代之余風,禮樂百王之舊貫。首此圖治,要先得人。”
兩宋官員,借以得授館閣貼職為榮。
朱載坖看過之后,立即召見了首輔張居正和吏部尚書張瀚,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朱載坖的的看法是很簡單的,趁這兩年大明戰事不多,朝廷有精力整頓朝綱吏治,朱載坖要狠狠的整頓一下大明的吏治,之前朱載坖所采取的都是直接打擊地方勢力,加強朝廷權威的辦法,這種辦法固然是立竿見影,效果很好,朱載坖即位以來,借由多次大案,已經嚴厲的打擊了東南的鹽商、豪強地主和豪商集團,但是這不是治本的辦法,治本的辦法還是加強朝廷對于地方的控制能力。
說白了,就是加強地方官府對于地方的控制,強化官府的權威,這就需要一批精明強干的官員們,而對于大明來說,雖然朱載坖實行了三途并進,但是科甲出身和吏員出身之間的鴻溝不是一時半會能夠逾越的。
這是朱載坖對于大明的選官制度最為不滿的地方,大明的這套選官制度,真的是一言難盡,常常是人為的在大明的各級官府中制造矛盾,在地方官府中,進士、舉人、吏員出身的官員是涇渭分明的,在衙門們有著嚴格的界限,進士出身的官員們,外放就是七品正印,自然是看不起這些舉人、吏員出身的官員。
舉人出身的官員,從八品做起,一般從教諭做起,在官場上拼搏多年,不過縣丞、主簿等佐貳官,吏員出身的官員就更慘了,從九品起步,一般只能擔任典史等所謂的首領官,就是領導吏員的官。而且大明的官場中,一般不用吏員出身的官員擔任州縣正印,進士出身的先選,然后是舉人出身,吏員出身的官員,沒有特殊的情況,就是一輩子的首領官、佐貳官的命,永永遠遠的局外人的。
這么做的結果就是正印官、佐貳官、首領官在一個衙門中互相拆臺,正印官仗著自己是科甲出身,往往是看不起這些佐貳官、首領官,從心眼里就不把他們當人看,而這些首領官、佐貳官都是在衙門中混了一輩子的老油條,自然不會給這些正印好臉色,比較普遍的就是佐貳官、首領官上下一氣,直接將正印架空,而正印官就通過聘請師爺們來反制佐貳官和首領官,整個衙門首先自己就斗的不可開交,還怎么幫朝廷控制地方。
而在朝廷內部,斗爭也是一樣的激烈,在朝廷中,主要是清流、濁流的斗爭,所謂清流,就是科道和翰林院,而所謂的濁流自然就是其他的部院衙門,清流濁流之爭,在大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清流看不起濁流,認為他們從事工作不如自己清貴,每日里不是刑名錢谷就是士卒軍務,濁流官員們自然也看不起清流,認為他們不過是些夸夸其談的人罷了。
看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早就存在的問題,但是朱載坖認為,這些事情都是大事,反映了大明在選官制度上的各種缺失,朱載坖決心要將這些情況予以改善。
所以朱載坖召見了首輔張居正和吏部尚書張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就是加大對于新科進士的教育,改變進士授官制度,即便是進士出身,也不能夠直接就外放正印,必須要有一定的行政經驗之后才能夠擔任正印官,而且對于舉人、吏員出身的官員,只要考績優良,也要大膽提拔為正印官,不能拘泥于出身,唯才是舉,德才兼備才是大明的選官之法。
不管是科甲出身還是吏員出身的官員,在朱載坖這里都是一視同仁,只要能夠為朝廷辦事,就要大膽提拔。吏部要完善官員的選任制度,不能以出身定前途,而是要以考績定升遷,能夠幫朝廷控制地方,發展經濟的官員,不管其什么出身,都要予以提拔。
還有就是對于翰林官的選任制度進行改革,翰林院乃是大明的儲才之地,這些翰林官們不但承擔著皇帝各種詔書文書的起草、皇子的教育,還有國史編撰等工作,其中的一批人最終還會入閣,成為大明的內閣輔臣,領袖群臣,朱載坖對于翰林院自然是不敢掉以輕心。
朱載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打破清流、濁流之分,不管是六部司官還是地方州縣官員,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通過考選進入翰林院,而翰林官任滿之后,也要外放各個衙門或者地方州縣,盡可能的消弭朝廷可能出現的黨爭危險。
其實對于朱載坖所看到的缺陷,大明朝廷里的不少有識之士早就已經看出來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雖然保證了閣臣的最低素質,也使得閣臣日漸務虛,行政能力下降的很快,因為很多閣臣缺乏對于地方行政的了解,他們從中進士之后,就一直在翰林院工作,一般就是在翰林院遷轉到頭之后,直接六部侍郎或者各寺正卿、副都御使做起,然后爭取從尚書或者吏部、禮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入閣。
雖然大部分的閣臣都是搞政治的高手,但是他們缺乏對于基層的了解,同時閣臣與部院大臣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導致朝廷的行政效率低下,決策失誤,互相攻訐不斷,而一些有行政能力,熟悉地方情況的官員,卻因為殿試成績不好或者沒有通過朝考,喪失了入閣的機會,在朱載坖看來,這是及其不公平的。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