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遼東地方官府對于此事是比較消極的,他們以王府修建工程浩大,遼東地域寒冷,工程進度緩慢為由,請求暫緩移藩,對于地方的這個說辭,朱載坖并不認同。
工程浩大確實是真的,親王府下天子一等,親王府的周長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其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涂銅釘,儼然是皇都南京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王府四城的正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
進入城中有基高六尺九寸三組正殿,依次是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朱元璋反復告誡親王們能睹名思義,承擔起藩屏帝室的任務。前殿承運殿最高大,闊達七間,是整個王府建筑的主體,緊接著是圜殿和存心殿。整個格局與紫禁城皇極、建極、中極三殿一致,是親王舉行慶典和行使權力的場所。
所有宮殿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后壁則用畫蟠螭彩云。正門、前后殿、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覆以青色琉璃瓦。親王宮得飾朱紅、大青、綠,其他居室只飾丹碧。
承運殿兩廡為是左右二殿。自存心、承運,周回兩廡至承運門,為屋百三十八間。殿后為前、中、后三宮,各九間。宮門兩廂等室九十九間。凡為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廊房飾以青黛。此外還有頂門樓、庭、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社稷、山川壇位于王城內的西南,宗廟位于東南,位置與南京紫禁城相同。
而且不但是要為周、沈二王營建王府,還有周、沈二王比親王府小多了,但是數量很多,也需要征調不少的勞動力,雖然王府的營建是朝廷撥銀,但是畢竟是地方和工部共同負責的項目,對于地方來說,肯定是不歡迎這些藩王們的。
朱載坖對此并不認可,要求地方官員加快進度,務必要完成周、沈二王王府的建設。保證朝廷移藩大政的施行。朱載坖在廣寧視察完了之后,從廣寧繼續向北,到遼東都司所在地遼陽,視察遼東的兵備、軍儲事宜,遼陽和沈陽是遼東官軍重要的給養中心。
經由山海關和登州海運而來的糧秣軍器、彈藥等,都主要儲存于遼陽和沈陽,大明駐守遼東的官軍也都依靠這些物資生存,朱載坖親自去倉庫查看了這些物資的存放,除了軍器糧秣之外,朱載坖最關心的都是被服了,遼東苦寒,對于駐守在此的官軍來說,冬天的御寒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棉衣之外,朱載坖很清楚皮裘才是御寒最好的衣服,但是朱載坖現在沒辦法給所有官軍都配齊皮裘,但是棉衣胖襖還是要保證的。
朱載坖仔細檢查了這些官軍的被服,同時和官軍的的將領們商量有關后勤的問題,現在遼東官軍的后勤保障還算是的得力的,但是對于一些細節還是有商榷的,胖襖在靠北的地方還是不夠御寒,還是要皮裘能夠御寒,除此之外就是遼東有很長時間的陰雨時間,各種雨具還是要有所準備。
朱載坖聽取這些軍官們意見之后,從遼陽啟程南下,經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抵達金州衛,也就是大連府,朱載坖圣駕抵達大連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視察大連造船廠,雖然大連造船廠是朱載坖即位之后設立的,對于朱載坖來說,對于大連造船廠還是給予了厚望的,因為大連可以利用遼東豐富的木材資源,使之成為大明重要的造船廠。
朱載坖親自視察大連造船廠,就是要實地看看現狀,還有就是弄明白大連造船廠難以承擔制造大型戰艦的原因,從大連造船廠堅城以來,確實為朝廷制造的大量的船只,尤其是各種運輸船只,大連造船廠承造的各種運輸船不僅在軍中服役,就是地方的海商也經常購買,物美價廉。
但是對于大連造船廠制造的戰艦,尤其是大型戰艦,各水師都不愿接收,甚至上疏朝廷,認為大連造船廠不應該知道戰船的,稱他們所制造的戰船質量不好,難以在海戰中使用。
朱載坖這次親自抵達大連,就是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朱載坖詳細詢問原因,就是水師為什么不愿意接收大連造船廠所制造的軍艦,經過這些提舉船廠的解釋,朱載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材料的,南京龍江船廠、廣州船廠、天津船廠在制造兩千料以上的大型戰艦的時候,多使用從緬甸運來的柚木,這種木材確實是制造戰艦的好材料,官軍也愿意接收由柚木制造的軍艦。
但是遼東并不出產柚木,遼東所出產的是杉木、松木居多,大連造船廠也多用這些木料制造船只,大連船廠的官員們認為,松木質地輕便、柔韌,適合用于制作小型的船只,其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加工容易,易于塑形。此外松木的密度較小,比較耐水,也比較容易涂漆,因此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最主要的就是價格便宜。
但是水師軍官們并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松木密度小,因此材質比較輕,并且抗風能力較差、斷裂強度不高,不能夠承受較大的張力。松木木材含有樹脂,有些樹種的木材含樹脂多,難以粘合,耐霉腐性能不足,常見海洋動物寄生或造成腐敗現象,不能適應遠洋作戰,所以拒絕接受由松木、杉木制造的戰船,水師軍官們認為,要制造戰船,必須要用硬木,所以他們不接收大連船廠所制造的戰艦。
正好朱載坖也要召見北洋水師提督陳璘,也要聽取水師的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