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當氏也跟著勸說道:“娘,聽說長安的朱雀大街可好玩了,難得小妹有這份孝心,你就去長安散散心,若是想念孫子、孫女,就等秋收時再回來。”
看恩氏還有些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六嫂也含笑勸說道:“娘,換個環境換個心情,這么多年你幫我們帶娃辛苦了,也到長安陪小妹和靈兒住一陣子,也和外孫女親近親近。”
五嫂笑著說道:“是啊!今天小妹帶回娘家這么多禮品,還給每家分了十根金條,這生活一下子就改善了,娘還有啥不放心的?”
“娘,去吧!你不去小妹多失望啊!”四嫂也跟著附和。
恩氏看著兒媳們的好言相勸,又看了看女兒真誠相邀的眼神,不禁淚眼含笑地說道:“好,那娘就去長安短住一陣子,希望不給女兒添麻煩。”
扶余雪聽后,難掩開心地說道:“不麻煩!最好瑤兒和臣兒也跟著一起去長安,既能長長見識,也能緩解娘思念長孫女和長孫。”
恩氏聽后面露喜色,把目光看向大兒媳福當氏和二兒媳金氏征求意見。
扶當氏笑盈盈地說道:“好啊!瑤兒知道能和祖母、姑姑一起去長安玩,一定開心極了!”
金氏也笑著說道:“我沒意見,他姑父剛治愈了臣兒的瘸腿,想必臣兒一定愿意和姑父、姑姑,一起去長安玩。”
恩氏難掩開心地說道:“好好好,那就這么定了,有瑤兒和臣兒隨行,我在長安也能住的踏實一些。”
“太好啦!”扶余雪開心不已地端起了酒杯,笑著說道:“這一杯我敬嫂嫂們,這么多年代我在爹娘身邊盡孝。”
六位嫂嫂同時舉起酒杯,場面十分的溫馨。
唐朝的酒度數低,女子少量飲酒就跟喝汽水也差不多。
大嫂福當氏客套地說道:“小妹言重了,我們自從嫁入扶余家的那一天起,就生是扶余家的人,死是扶余家的鬼,孝順公婆是應該的。”
二嫂金氏也跟著說了些場面話。
六位嫂子和小姑子溫情對飲,紛紛把杯中酒飲盡,扶余一家的和睦團結,讓恩氏感到十分欣慰。
與此同時,孩子們的矮桌上更是熱鬧,小芷靈舉著一塊醬肘花啃著,那肘子燉得酥爛,裹著百濟特有的豆醬,咸香入味。
似乎孩子們湊在一起,搶著吃飯的感覺更香。
當然了,也可能是小芷靈第一次吃百濟風味的美食,口感很新鮮。
侍女青黛坐在一旁,時不時幫小芷靈擦去嘴角的湯汁,看著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模樣,臉上滿是笑意。
堂屋里,林浪還在給扶余六兄弟講生意經,時而舉杯應和,時而高談闊論,一頓酒的時間,就把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生意該如何經營,講得十分透徹。
酒過三巡,菜添了兩回,桌上的新豐酒已空了幾壇。
扶余六兄弟聽得十分入迷,對林浪的經商頭腦佩服得五體投地。
扶余孝早就喝的滿臉通紅,卻虛心請教道:“妹婿,你覺得咱這‘滬上國小商品批發市場’,開在洛陽城的西市好?還是南市好?”
林浪把杯中酒飲盡,運籌帷幄地說道:“北市東臨漕渠,各地舟船可直接進入市場,商賈云集,咱的‘滬上國小商品批發市場’,自然要開在洛陽有名的北市商業區。”
扶余孝聽后,贊嘆道:“妹婿所言極是,搞批發買賣守著漕運碼頭附近,自然是方便各地商賈進出貨。”
扶余隆扶須說道:“可是妹婿,洛陽南市規模最大,市場內有上百種行業的三千多家店鋪,周圍還有幾百家行棧,‘珍奇山積’,外地商賈眾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