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影視傳媒集團的部分則一帶而過,到最后才呈現完整的何雨柱訪談記錄,讓人對他的產業版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這件事震驚了眾人。
何雨柱這么有成就的企業家,居然有兩個兒子都在為國家服務,一名軍人當然受到大眾尊敬,另一名更是身兼的職責,令人意外。
之前大家還以為何雨柱的兒子都像紈绔子弟呢!但實際情形真是不同!
瞧那之后,何雨柱又提到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事兒。
很多人對百威集團的高薪資待遇有所耳聞,因為他們確實是將公司的盈利與工人的風險共擔,一同邁向富裕。
百味集團在民間聲譽頗高,產品優質且薪酬豐厚,盡管管理嚴格。
畢竟人數眾多,企業的情況迅速傳播,盡管何雨柱本人行事低調,但他創建的企業卻不乏名氣。
節目中專門介紹了何雨柱的慈善基金,這是百味集團設立多年默默行善的基金會,從未宣揚其事跡,但這次節目公開后,公眾才意識到何雨柱不僅僅是商人,他堅守著無產階級的理念。
電視依然是資訊的主導傳遞媒介。
節目首次播出后,緊接著重復播出,第二天的收視率持續居高不下。
民眾熱烈討論,這股熱潮也讓何師父食品銷量飆升,同行們的日子可就沒那么順心了,其中尤其康師傅受到影響。
他們在本地市場的銷售狀況剛剛有點起色,因為商品選擇豐富和知名品牌繁多,使得消費者有了更多的挑選機會。
然而隨著節目揭示何家的好事兒,民眾又都傾向于回歸何師傅的產品,放棄那些嘗試,轉而支持他們。
調查也隨之跟進,一路追查,終于指向港島,隨即派出人員進行深入調查。
畢竟如今回歸后,在港島上操作起來沒什么阻礙。
那些小報只是為了利益,受人指使報道此事,但他們不知道背后指使者是誰。
這些小報關注的是利潤,至于可能產生的后果,他們是不在考慮范圍內的。
何雨柱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吩咐婁曉娥找律師對幾家小報進行了法律干預。
同時,他也思考起是否真的需要依靠媒體報道。
個人其實不必過度依賴媒體,但在混亂的港島媒體環境中,亞洲電視臺引起了何雨柱的興趣。
這個臺經歷風雨、幾經易手,雖然有些知名,但與tvb相比還是遜色許多,經營狀況一般甚至有時會被暫時暫停播出。
考慮到未來的商業擴展,他決定出手購買。
盡管個人購買不甚合適,但可以考慮讓百味集團接手,這樣可以拓寬百威集團的業務范圍,走向多元化發展——這也是未來市場的趨勢,關鍵在于怎樣把握方向。
于是一個決定就此成形,何雨柱撥通了婁曉娥的電話:“曉娥,你認為咱們收購亞洲電視臺如何?”
"亞洲電視臺嗎?"婁曉娥顯得詫異,"你是想涉足傳媒領域?"
何雨柱答道:“我是想著百味集團多元發展。
內地這邊百味投資已有定位,而在港島做傳媒則更有余地。
據說亞視的運營狀況不太理想,我們何不買下發展一下?比如引進一些美劇,挑戰亞洲收視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