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此話,婁曉娥頗為贊同:“確實可行,況且你已經在相關領域運作得很好。
多元化發展也是明智之舉。”
"那么,就這么決定吧,我找個合適的時機與那邊接觸。”
婁曉娥回應道。
"嗯,那么,首先商談若他們答應出售,我們將再與其他幾份報紙、雜志合作,最終合并形成一家媒體公司,隸屬于百威集團內,"何雨柱說:"我們在港島有土地嗎?"
"有的,我又購買了兩塊地皮備用!"婁曉娥回復道:"集團名下一塊,我個人名下還有一塊。"
"當初買入那些地皮,我們并未考慮清楚具體怎么利用,都只是商業區域的用地而已。"
"很好,我們可以借此重塑移動電視大樓的重點在于新聞報道上。"何雨柱滿意地點了點頭,"讓我們先商議吧,秋天的時候我會過去。"
"行!"婁曉娥掛斷電話后便立刻召集了百味集團港島分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開始分配任務。
聽聞他們有意收購亞洲電視并拓寬經營范圍,大家都充滿熱情,因為對于百味集團來說,日常動作并不多,他們主要承擔著海外市場開發和營銷工作以及廣告服務等事務。
這些事情相對不復雜,畢竟只要百味集團的產品受到外國人歡迎,他們通常就會直接購買;擴增品牌認知度就是關鍵。
而百味集團秉持穩健作風,不急于胡亂投資,更為看重產品質量。
現在涉足新行業標志著動作規模將不同往昔。
安排完一切,何雨柱轉向韓春明去調查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同時指示百味投資基金對已有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歸納和準備供他過目。
亞洲電視經營表現并不亮眼,在港島上兩大電視臺競爭壓力下始終處于劣勢。
依靠電視臺盈利艱難并非無因;現在居然有人上門洽談購買事宜。
最大股東是劉長樂和陳永齊,兩人擔任執行和運營的高管。
突如其來的百味集團表達了全股收購的愿望,而不僅僅是注資入伙。
對此,這對合作者有所遲疑。
雖然他們在接手林百欣的份額上盡力付出,連廣播信號都引入內陸,卻收效甚微。
作為商人,出價夠高的時候,出售也不無可能。
商人的決定歸根結底還是以利益為主!
為了這場協商,百味集團組建了一支專業的談判隊伍。
實力雄厚的百味集團愿意以原價基礎上提升15%的報價收購。
考慮到亞洲電視的盈利能力本就不高,額外的15%已是相當豐厚,而全股收購對所有股東無疑意味著一大筆資金收益。
只要有主要股東放手出售,其他股東很難阻撓,屆時別人加大投資,你會選擇跟還是不跟?
不跟隨,股票將會稀釋;選擇跟進,你是否能湊出足夠的資金呢?
百味集團只有兩位實權股東,私底下掌控大部分股權。
何雨柱的名字此刻誰不知道?那是一個擁有大量財富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