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有切塊的廢枕木堆積如山,趕緊組織人員搬去添置進爐膛!"
基于上述指示,火夫老鄭、閻解成在長者的引領下奔赴煤場搬送枕木。李愛國則輕巧穿梭到了車站的機修部門,利用一小罐中華半煙換回了裝有劣質燃料的瓶子。「機修工」對此雖有小氣傾向,在交換完成后的片刻,還特意囑托一句:別忘了下次把舊酒瓶交回哦。
回答:“知曉!"
得到了「燃料源」,李愛國帶著柴油返回到了蒸汽火車之上。鄭師傅和閻解成都已趕到近前。
當下正值晌午時分,烈陽高懸,鐵路上方彌漫蒸汽蒸騰之氣,兩人的手上滿布濕熱的汗珠。
青年們身披工裝,襯衫濕漉地貼合肌膚,而閻解放任自己渾身布滿了煤黑的衣物。如今滴下的汗水順著臉龐滑下臉頰,染濕成一條條深邃的黑痕。
越是從遠觀之處看,便愈似一頭全身布毛的「大熊貓」形象浮現眼底。
但是閻解成就算察覺到有些不妥,反倒是顯得十分興奮,遠距離高聲呼叫:“愛國哥,柴火已經找到了。”
這也可以理解為何他感到如此興奮,剛才的時候,鄭師傅許諾,若有機會,愿意教導閻解成為何能夠啟動那鐵爐。
在兩個月的時間中,作為動力廠的一員扛木工工作后,閻解成如今邁入了一個新階段,成為火車駕駛者的第一步。
...
蒸氣發動機中的鐵爐熄滅后,之所以稱為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機器極難重新點燃。
通常,在整備車間里,需要有專業資深工匠花數小時時間,通過油、煤等混合,才有可能點燃蒸氣發動機的鐵爐。
一旦蒸氣發動機會運轉,則無法暫停下來,采取"人力不斷歇"的方式進行工作。
由輪乘組負責人員更換休息,在蒸氣車除了需要補充油煤時一直運行在路上,在進行“大修”的時候才會停機。
幸好現在鐵爐并沒有完全熄滅。李愛國有信心短時間內再次點燃,如果不能則只能運回去。
因此,李愛國要求鄭師傅打開爐門,搭上破碎煤屑,并尋得一塊廢舊棉布,把油箱內的廢棄煤油灑在棉布上,取出打火機點燃棉布。
在點燃之際的一瞬,隨手拋擲入爐門之中,枯木被引燃,熊熊燃燒起來,火花迅速在鐵爐內部翻滾跳動,象征著取得勝利的信號。
接下來的小段章節尚未完結,請滑至下一節續讀后續更精彩的內容!鄭師傅趁機拿起煤鏟子在底部翻動。受到上下溫度的打擊之下,終于成功將爐門點燃,紅色光芒跳動閃亮,昭示了勝利的到來!在座的眾人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然后李愛國再度回歸座位,凝視著面板。等待氣壓上升至預定水平后,微微拉動響號裝置,然后緩慢推動調節氣體閥。
充盈燃料并經過良好補給后的蒸氣引擎,排放出混合灰白色濃煙,面對著耀眼烈日,沿軌道朝向遠方疾馳而去...
被救援的列車由四方制造廠出產的輝煌蒸汽機頭牽引,后面掛著十多個貨柜車箱,車內填充著優質煤塊。炎炎酷熱之中,貨物列車的駕乘員由車組長梁培國以及幾名同事躲藏在地里的涼爽地帶。
眼見不遠處有一大片甜美的西瓜田。
幾名朋友互看一眼后,故意轉過臉,假裝不感興趣。
火車司機與乘務員們嚴格遵守鐵路上禁止擅自侵盜農民財物的指令。
偶爾回頭看向田野,
「車組長啊,昨天我們已經報告了機廠,為什么今天的援助車隊到現在還看不到呢?」
助手抬起手臂瞥了眼手表,略帶焦慮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