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京城和老王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就感慨萬千的說過這么一句話:咱們華夏的重工設計院、研究所,怕是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時候,如果再不轉變思維的話,未來的路很難走啊……”
聽著姬老凝重的話語,會議室里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一片肅穆。
就連一向飛揚跳脫的柳燕,此時也是眼眶泛紅,默默坐在一旁發呆。
就在大家心情無比沉重的時候,姬重軒突然話鋒一轉。
他用一種難以言狀的眼神看向趙國陽,一字一句的開口道:“大家知道我當時和這位王總工說了什么嗎?”
“我告訴他,咱們國家的機械設計院、研究所,或許會遭受風霜雨打,但是卻絕對不會消失無蹤。”
“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充滿創造力和敏銳目光的年輕人才,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國家未來在重工機械方面的希望……”
看著這位大佬希冀的眼神,大家自然明白他說的是誰了。
毫無疑問,**S公司的趙總,就屬于姬重軒口中的“希望之星”!
“當然了,咱們也不能片面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國外這些大型企業的‘入侵’。他們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意義。”
姬重軒語重心長的講道:“隨著國外企業的大量涌入,咱們國內提升設備,在短短五年期間,有了井噴式的發展。”
“僅僅是國內的市場,就增加了一萬多臺礦井提升設備,而一些老舊設備,也得到了及時的技術改造。”
“也正因為國內礦井提升機技術的大步提升,使得咱們國家在礦業開采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姬重軒說到這里,他身邊不遠處的孔德忠就不住的點頭,對身邊的陳麗低語道:“老師說的太對了,咱們國家這幾年的鋼鐵廠數量,那是雨后春筍一般的增長啊。這其中,多少就有老外礦井提升設備的一些功勞吧?”
“切,德鐘你個崇洋媚外的家伙。有功勞又怎么樣,還不是把咱們的錢個賺走了?”
孔德忠被陳麗一陣搶白,面上就有些難堪。
不過,他平時和陳麗也隨便慣了,嘟囔了幾句,暫時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另一方面,姬重軒的講話還在繼續。
他一臉沉靜的說道:“從去年開始,國家對國內設計制造企業的式微,進行了專門的把脈。并送出不少業界的專家人才,出國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
“在這批專家回國之后,他們結合國外經驗,為兩三家大型國企的提升機項目做了許多前期技術方案。”
“只是可惜,由于國外礦井提升機的安全規格和國內有著顯著差別。特別在設備設計、制造和驗收等方面,都難以完全融合,技術交流難度較大。因此,這些設計方案,最終還是失敗多過成功……”
——————————————————————
不知不覺,已經500章了,謝謝很多朋友一路走來的支持和打賞,說實話,收藏不少,訂閱很慘。
熟悉我的老讀者都知道,我不喜歡開單張求什么,為了能讓這本書能夠得到更多推薦的機會,讓喜歡工業文的朋友看到,在這里,懇求大家,支持起點正版,方便的話開個自動訂閱,拉一拉均定吧,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