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二十五年前吧,國內提升機產品普遍采用的是‘設計院選型設計+制造廠設計制造’的制造模式。”
“也就是說,設計院根據礦井的基本參數,選取采用何種類型與規格的提升設備,由提升機生產廠家完成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最終交付用戶。”
“這種模式一直沿用幾十年,一直都是國內提升機產品問世的主要模式。而王宇良總工,也掛了很多設計院院長的名,幫助了很多廠家,設計過礦井提升機等類型的產品……”
“然而,當國外公司進入咱們華夏之后,這種模式終于受到了嚴重沖擊……”說到這里,姬重軒的目光就漸漸迷離起來。
對于姬重軒說的這些歷史,其他人或許不知道,但是趙國陽卻是一清二楚。
重生之前,負責過一段時間電動汽車項目研發的他,曾經在兩院會議的時候,接觸過幾位搞重型機械的院士。
在私下聊天的時候,大家都對曾經的這種模式的式微,有著太多太多的感嘆。
趙國陽清楚的記得,有位院士曾經在喝醉之后,因為自己二十多年前,幫助設計過的三家礦井提升機企業,在一年之內陸續倒閉,而失聲痛哭。
現在,姬重軒再次提起這件事,而且同樣露出如此傷感的神情的時候,也讓趙國陽的腦海中那位院士的身影,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用力甩了甩頭,強行壓制住心中的雜念。
再次轉頭看向姬重軒的時候,趙國陽的心中已經下定了決心:老天既然給了自己重來一次的機會,自己就決不能看著西方國家,在工業上面一直壓著華夏幾十年。
只希望利用這一次礦井提升機的研發,能夠讓華夏的重工行業發出一聲吶喊。也讓更多的國產重工企業,能夠清醒過來吧……
就在趙國陽的暗暗下定決心的時候,姬重軒的講話還在繼續。
在經歷了最初的茫然之后,他的目光中的焦距漸漸放到了趙國陽的身上。
毫無疑問,在姬重軒的心目之中。如果說有哪個年輕人,能夠擔負起振興華夏工業的重任的話,那無疑就是眼前這個趙國陽了。
“改革開放之后,國外的重型機械設備廠,漸漸蠶食了華夏這塊龐大的市場。”
姬重軒的伸出手指,一個一個的比劃道:“隨著ABB、西馬格等公司的進入。他們強大的選型設計、產品設計、產品制造一體化的能力,使得國內設計院和制造廠相形見絀。”
“特別是在最近五年的一些重點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國外公司已顯示出選型、設計、制造一體化的壓倒性優勢,直接將國產廠家秒殺得無地自容。”
“也就在這一時期,國內的很多家大型重工機械廠,紛紛倒閉,要么就被國外同行業的大鱷給收購……”
聽了這話,李兆和的臉上就是一熱。
顯然,他是覺得姬重軒這話,多少有隱射自己的意思。
姬重軒可能是看出了李兆和的不自在,他就淡淡一笑道:“李廠長,你不要誤會,我沒有針對你和‘**S公司’的意思。”
“事實上,國陽手中掌握的機械制造企業越多,我只會更高興!”說到這里,姬重軒還不忘贊賞的看了趙國陽一眼。
姬重軒這話就有些可堪玩味了,李兆和雖然沒有聽得十分明白,但是一旁的趙思妍卻是已經明白了一些什么。
她掃了一眼有些尷尬的趙國陽,心中就是一陣好笑:不用說,肯定是姬老已經看出趙國陽這名義上的合資企業,其實就是他自己收購下來的。
說笑了兩句之后,姬重軒繼續開聲道:“自從國外大型重工企業進入國內市場之后,國內的重工設計院、研究所的數量也同樣呈現了急劇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