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價人上車之后,我的方案之中,又將車內環境細分為了:狹窄度、空氣清香、座椅軟和度、座椅舒適度、車內悶熱度、背靠舒適度等六項調查內容。”
“另外,在振動方面,也增加了振動強弱、振動反饋遲緩度、振動柔和度、振動速率、振動節奏性、振動激烈程度等六項。”
“對于乘坐者的身體狀況,方案還有六項評價內容,即:心跳、精神、頭暈程度、嘔吐感、咽喉干濕度、疲倦度。”
“最后,乘坐者的心理狀態,我的方案中同樣也有六項評價內容:安心程度、緊張程度、心情愉悅度、急躁程度、無聊程度、心情舒暢度……”
說到這里,趙國陽稍微停頓了一下,這才繼續道:“大家應該也看到了。我的這個方案,在乘客上車之后,一共評價的點是二十四個。”
“這些點結合起來,構筑了我的這個SD法,對汽車乘坐舒適性主觀評價的階層化模型。”
趙國陽這番細致的講述之后,會議室里就響起了一陣吸氣聲。
確實,哪怕是完全不懂汽車舒適性評價的人,在聽了趙國陽的這個方案之后,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更不要說在座的“斯柯達公司”的與會者,還都是業內的精英級人物。
或許在座搞技術的人沒有幾個,但是對一個方案好壞的辨識能力,大家肯定都是有的。
毫無疑問,趙國陽的這個“SD方法”,雖然照他的話說,還只是處于試驗階段,但是其可行性無疑是相當強。
這一點,只需要看看研發部主任哈塞爾臉上的異彩,就能猜出個大概來。
趙國陽的講述完之后,他就對在座的大佬們點頭致意了一下,然后坐了下來。
落座之后的趙國陽,對于自己剛剛的這番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說起來,他的這個“SD方法”,早在給“金陵汽車集團公司”搞“依維柯”方案的時候,就曾經大概提了一嘴。
后來雖然沒有太多的機會和金陵汽車集團公司那邊的技術人員溝通,但是這個評價汽車乘坐舒適度的方法,趙國陽卻是沒有落下,一直在完善。
剛剛參加這個會議的時候,趙國陽見“斯柯達”的人有一種自視甚高的感覺,思忖了一番之后,就拿出了自己這個理論性的“SD方法”來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說起來,趙國陽的這個方法雖然尚未最終定型,但是最后的成功已經是可以預見。
在專利申請方面,趙國陽更是一早就和李克儉李老打過招呼了。
一旦最終確定之后,立刻以個人的名義將這個“專利”寄給李老,由他老人家出面,送去國家專利局評估。
按照趙國陽自己的估計,也就是兩三周之內,自己的這個專利就可以正式成型,轉入申請的流程。
因此對于剛剛自己說了那么多,趙國陽倒是一點都不擔心被“斯柯達汽車公司”的人給抄襲過去。
在趙國陽講完了之后,會議室里沉寂了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