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在宮門口停下來,一名士兵翻身下馬亮出腰牌,“西陲捷報,快開門!”
守衛驗證過腰牌,確認無誤之后,當即打開宮門,放他進去,但馬是絕不可再騎。
知道一般人都不熟悉皇宮布局,守衛還喊了宮人過來,帶著士兵去勤政殿覲見文宗帝。
李圖全得到殿外太監傳信,趕緊稟告,“陛下,好消息,西陲傳來了捷報,人已在殿外。”
“快宣。”文宗帝一聽是捷報,片刻都不耽誤,趕緊放下手中正在批閱奏章的朱筆。
“卑職拜見陛下,這是容大元帥的親筆信。”那名士兵行禮后從懷中取出一封信。
李圖全上前去接過,再送到文宗帝手中,除了近身太監與侍衛,旁人都不可近帝王身。
“好,哈哈……”文宗帝看過捷報開心大笑,“朕果然沒看錯他,你一路辛苦,重重有賞!”
捷報不是驛站的人八百里加急送來,而是由士兵相送,這一路跋山涉水,其中辛苦自是不言而喻。
“奴才遵命。”李圖全應聲。
士兵也跪地謝恩,“卑職多謝陛下隆恩。”
文宗帝心情愉悅,說話都溫和了些,“下去好好休息。”
“是,陛下,卑職告退。”士兵行禮退下,自會有太監帶他去休息處。
隨后李圖全也將賞賜之事安排下去,等文宗帝過目后,才會真正賞給士兵。
文宗帝還在為捷報而高興,“這個容瀟真有點本事,好在朕當初堅持委以重任。”
因著擔心輔國公府會成為第二個護國公府,功高蓋主,有不少臣子都反對他重用容瀟。
是他力排眾議,將其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給予了容瀟足夠的權力,無需再只能聽命于人。
如此一來,縱使還有諸多將軍在,可以反對容瀟,但他的計謀與策略,還是多了施展的機會。
李圖全為他添了杯熱茶,隨即轉到后面為他捏肩,“陛下用人如有神,這可是咱東陵之福。”
文宗帝想到捷報中的消息,喜不自禁,“朕有此良將,也是東陵之福,卻是西炎之劫。”
李圖全并不知內容,“希望容將軍不負陛下所期,早日將西炎賊子趕出咱東陵,滾回西炎去。”
不料文宗帝卻道:“容瀟已做到了,他奪回了所有失去的城池,西炎也被徹底趕出了西陲范圍。”
若只是普通的捷報,打了一場勝仗,收回了一座城池,他這般沉穩的人,也不會如此激動。
李圖全大喜,“那可是大喜,奴才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償所愿,做到了先帝未做到之事。”
邊境之戰已持續了許多年,先帝也想收回西陲淪陷城池,奈何兵力有限,最終未能如愿。
但他在經濟方面實施了一些好政策,國庫日漸充盈,可以招兵買馬,加強兵力。
正所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到了文宗帝這一朝,兵力方面自然要更為強盛一些。
“說的好!”文宗帝龍顏大悅,“如此朕百年之后也有臉見父皇,而非毫無作為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