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便熱鬧了起來,起初是高興,畢竟邊境之戰已打了好幾朝。
今日只是小朝,殿中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他們開心過后大多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西炎也并非真心休戰,而是緩兵之計,戰火這般頻繁會勞民傷財,他們要休養生息。”
林天佐率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的黨羽們立時便接收到了訊息,知道接下來該如何配合他。
長孫睿跟著表態,“其實連年的征戰,我們東陵同樣是損兵折將,國庫虛耗,也需要休養生息。”
新任吏部左侍郎道:“話雖如此,但我們東陵土地富饒,國庫充盈,又有良將精兵,應該乘勝追擊。”
自從馬棱被定罪后,吏部便舉薦了幾個候選官員,但三品以上官員的任用,唯有文宗帝有權決斷。
因著林天佐的大力舉薦,文宗帝最終選了他,這也是他上趕著接話的原因,要向林天佐表忠心。
戶部尚書搖頭,“大人此言差矣,這些年又是打造兵器,又是輸送糧草,國庫并沒那么充盈。”
他是在墨韞辭官丁憂后才升任的尚書,如今已有些日子,戶部掌管著財政,國庫情況他自是很清楚。
一名武將不悅的開口,“大人這話是什么意思,難不成想給他們喘息的機會,還讓他們卷土重來?”
另一名武將附和,“沒錯,西炎人貪得無厭,在西陲大肆掠奪嘗到了甜頭,又豈會輕易放棄這塊肥肉?”
這兩人倒不是林天佐的黨羽,而是武將性格一般都比文臣要更激進些,他們便與林天的佐意見一致。
有個文臣開口,“可這些年天災不斷,不是蝗災,便是水患,要不就是大旱,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這幾年東陵確實遭了不少天災,導致賦稅都收不上來,再加上還要抓壯丁充軍,百姓生活更難。
又有人道:“但作戰講究一鼓作氣,難得有個乘勝追擊的好機會,錯過這一次,下次便不知在何時。”
邊境之戰雖打了好幾朝,但起初是小打小鬧,鄰國只在偶爾侵犯邊境,像是試探,后才步步緊逼。
而敢步步緊逼的原因,便是在多年的試探后發現,東陵的兵力并沒太強盛,他們自然趁虛而入。
再加上東陵除了靠海的東邊沒國家,海上又不適合作戰,另外三面都有鄰國在不斷的侵襲著。
因此兵力越來越弱,以至于要派公主和親來平息戰火,但這并非長久之計,總該給鄰國一個教訓。
重臣各執一詞,在朝堂之上爭論的不可開交,漸漸便分成了三派。
一派主戰,稱之為激進派,堅持不能休戰,要乘勝追擊,打的西炎落花流水。
一派則主和,稱為保守派,他們覺得能奪回城池便足夠,并無繼續打下去的能力。
還有一派是對雙方都不贊同,保持中立,但這一部分人也是各懷心思,想法并不一樣。
比如有些是在靜觀其變,看哪一派占上風,屆時他們再見風使舵,附議有優勢的那一方。
有些則是既有心想休戰,又不想這么容易休戰,那太對不起西陲將士們的浴血奮戰。
楚玄遲便是這種心思,而且他在等待時機,準備等那兩派爭論的差不多了再表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