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世寧降落到兩座坊墻中間的街道上,現在出城的百姓不多,但因為秋獵在即城防升級,檢查變得嚴格起來,所以門前還是排起了一截不小的隊伍。
“邸下出行,閑雜民員一律回避!”丘誠諒在最前面高聲大喊。長安門的城門尉也及時領著門庭衛士兵趕來警備。一名身披札甲,頭戴黑色幞頭,腳蹬長靴的宋人軍官從隊伍中小跑過來向威世寧行軍禮。
“長安門城門尉吳忠明覲見邸下。”
“起身吧。”威世寧點點頭,示意丘誠諒把的西殿閣的出城文書交給吳忠明。
吳忠明接過文書,簡單瀏覽后看了眼威世寧身后的人馬,點了點頭,帶領著他們優先進入甕城。
長安門有三個門洞,總寬35米。左門入,右門出,中間的門一般不開啟。門洞上方的城墻上有一座三層高的箭樓,兩側還有突出城墻的塔樓各一座,這兩座塔樓高出城墻一大截,幾乎要高過箭樓和城中望樓——它們是專門保護城門的防空塔,名叫箭闕。
威世寧一行人馬從右門進入甕城,靖州的甕城因為要容納飛龍在內接受檢查所以更寬敞,但空中和地面往往會設置很多如鎖鏈拒馬之類的障礙,防止飛龍在甕城內強行起飛。同時箭樓和防空塔上的門庭衛士兵會一直警戒著甕城內的情況,每座甕城城墻上還會駐空侯若干。
甕城共有兩處城門,左右城墻上各一處,方位與長安門呈直角,也是左門進右門出。中間由一道木欄隔開,兩邊各有小木亭一處,即為御史臺城門吏檢查點。
吳忠明領著眾人眾龍走向檢查亭,甕城的地面鋪著夯實的白沙土,這種鋪路土由炒過的泥土與白沙混合而成,龍的爪子和人的腳走在上面還是很舒服的。
身為龍儲,身為城防令的被保護者,威世寧等人和龍自然不用像尋常百姓一樣接受檢查,只要讓御史臺的城門使留下一個記錄就好了。
嘉寧城城墻巡防由右執金衛負責。而連接城內外的城門除靖安門為殿前衛掌管以外其余城門均由門庭衛掌管,但門庭衛只有治安權沒有檢查審核權,檢查權在御史臺察院手上,每個城門都有察院吏員駐扎。
這種分化在靖州隨處可見,僅僅嘉寧城一城城市安防就主要有五部分——偵捕侯、衛兵、營兵、士兵、更卒。分別由三個部門管轄——京兆府,樞密院和兵部——這三足鼎立的模式正是在世子的設計下正式形成。
京兆府下轄天乾地坤兩區區衙的偵捕侯為日常執法單位。兵部與樞密院下轄的十六衛八營一軍以及各地服京役來的守備軍為軍事武裝。其中樞密院掌管十六衛衛兵與天圣軍士兵;兵部掌管八大營營兵與守備軍更卒。三者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不會一家獨大。
“御史臺城門使居爾弗,參見邸下。”一名身披御史臺臺院流外三等官袍的人類吏員從亭下一張堆滿案牘的桌子后站起來行禮。
威世寧點頭回禮,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這身官服。靖州九品以下稱流外,同樣有九等。一般為吏員職務,在通過考銓后才可以入流。
自己于宮中五品以外的官服已經很少見到了,而這身流外官服在威世寧眼中更是稀奇——與那些華麗的錦袍相比,這身官服也就相當于繡有官紋的布衣。
吳忠明默默走上去把文書放到桌子上,居爾弗拿起來仔細看了一遍,點點頭,隨后轉身從后面的木架上取下一本厚冊子,開始在上面寫東西。
對于這種基層的具體操作威世寧也是不懂,只見居爾弗停筆后在自己的文書上蓋了個章便還了回來,丘誠諒接過后沖自己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