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平等!
哦,博愛!
從萊茵河到涅曼河,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我們的那戰無不勝,無所不能的法蘭西軍隊將懲戒一切反人民,欺壓弱小民族的專-制君主與無恥國家!
我們的敵人必須認清一個無法辯駁的事實,他們應該主動向自由國度的解放者鞠躬致敬,因為高舉三色旗的革-命軍隊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盡管安德魯一直在克制,但他的最后這一段,依然暴露了法蘭西執政官高舉“自由、平等、博愛”旗幟,鯨吞蠶食德意志諸侯國的勃勃野心,以及毫不隱晦的大國沙文主義傾向。
這些看似粗劣詞匯匯集的句子,卻最能鼓動目空一切,心高氣傲,還有著強烈歷史使命感的70萬巴黎民眾。
在久久不能平息的掌聲之中,安德魯走下講演臺,將權力交給了輪值議長布爾東。那是下一步,將由布爾東議長代表國民公會,向克勒曼將軍授予共和國元帥的榮譽軍銜。
在此之后,安德魯還以法蘭西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身份,向在1792年到1795年期間,陣亡士兵家屬及其傷殘士兵的32位代表,發放了陣亡士兵與傷殘士兵的撫恤金,以及榮譽證書。
整個授勛與表彰過程中,曾被熱月政-府拋棄長達14個月之久的《馬賽曲》再度演奏起來,而且是一遍接著一遍,大廳里的一千多人紛紛起立,繼而共同高歌,現場的很多人熱淚盈眶。
很快,這首曾團結過三千萬民眾的,慷慨激昂的共和國之歌,就被傳到杜伊勒里花園,傳到塞納河兩岸,傳到整個法蘭西……
國民公會大廳舉行的官方紀念儀式,從上午一直持續到下午1點。其后,主會場將從杜伊勒里宮,轉移到杜伊勒麗花園。
在連接大街的杜伊勒里廣場上,一名來自旺代地區的貝爾尼埃神父,從人群之中緩緩的走了出來。這位佩戴襟帶、頭巾和三色綬帶的旺代神父,提著幾個煙霧繚繞的香爐,在90多位唱詩班孩童的陪伴下,獨自登上了面前的“國家祭壇”。
這是由數百根木頭、無數油彩布搭建的一座建筑,大約8.9米高,其周邊都被93面各省旗幟包圍著。需要說明的,這些木頭,來自全法國的120座斷頭臺,上面還留有斑斑血跡。
在康巴塞雷斯等人的提議下,法國司法機構不再使用過于血腥的斷頭臺,還是改回原來那種不流血的繯首死刑,或是刑場槍決。
之所以選擇一名出身旺代的不宣誓神父,千里迢迢來到巴黎設壇做法,顯然是出于宗教和解與民族團結的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