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瑞士反法游擊隊的蓬勃興起,使得另一時空的1799年,蘇沃洛夫的俄軍選擇將瑞士作為進攻法國腹地的重要原因。
然而,愚蠢的俄國人也犯下了法國-軍隊之前的錯誤,那是貧瘠的山地之國非常不適合,一支多達數萬人的外國軍隊的大規模運動。
等到蘇沃洛夫察覺到后方補給嚴重跟不上來的時候,他效仿了法國指揮官幾年前的做法,直接命令軍官組織士兵對支持他們的山民們實施大規模掠奪。
于是,這些瑞士游擊隊再度調轉了槍口,他們站到法國這邊,協助法軍將斯拉夫野蠻人趕出阿爾卑斯山。
……
基于總參謀部的分析意見,安德魯給予阿爾卑斯山軍團(瑞士軍團)的最終任務,不是進攻,而是防御和支援。
其中的支援,包括兩個內容:第一,支援瑞士境內的雅各賓派勢力,及反抗封建領主的農民起義,但需要避免直接卷入這個山地國度的戰爭;第二,隨時支援南面的意大利軍團,一旦后者在北意大利戰場上形成突破之勢,就必須提供兩個師團的緊急援助。
基于同樣的緣由,奧地利元帥領導的德意志聯軍也充分考慮到后勤補給的問題,也不希望在這個苦寒之地與法國-軍隊打一場得不償失的戰爭。
因此,聯軍指揮官說服了美泉宮與帝國議會,僅接受了堅定反法的伯爾尼政-府的請求,與孔代親王指揮的貴族流亡軍一道,駐扎于瑞士與奧地利、意大利的邊境地區。
依照法德雙方統帥部不約而同的一個想法,就是在瑞士扶植一場代理人戰爭。簡單來說,就是鼓動瑞士人殺瑞士人,讓左派和右派之間相互廝殺得了。至于法國人與德國人,還是將他們的主戰場,放置于富饒的北意大利和廣袤的萊茵河地區。
需要說明的,貝爾蒂埃將軍與總參謀部的分析,并非憑空出現的,除了研究巴黎測繪局從路易十四時期就保留下來的地形圖外,從1795年9月開始,總參謀部還先后組織了6位參謀分為3個小組,每組2名成員,潛入瑞士。
這些參謀們在阿爾卑斯軍團與軍情局的協助下,裝扮成商販和探親者(參謀中有不少瑞士籍),前往瑞士邦聯各地,進行為期兩到三個月的實地考察。
依照安德魯的說法,這不過是一次游山玩水式的“和平之旅”。即便是不慎暴露了身份,參謀們也被允許放下武器,在表明身份后選擇投降,并主動供認總參謀部允許他們供認的少量情報,以求保全性命。最后再借助俘虜交換的方式,回到法國。
參謀們的考察行動進行的非常順利,等到1796年1月中上旬時,6名參謀有5人順利回到阿爾卑斯軍團駐地,僅有一個人因為要探望瑞士某地老家的親人,臨時申請了5天假期。
然而在超過約定時間一周后,總參謀部依然未能得到這名中尉參謀回歸軍營的信息。直到1796年2月初,軍情局通過部署在瑞士各地的眼線,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