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安德魯認為兩人履行職務的時間尚短,加之瑞士軍團已進入臨戰狀態,暫不適宜臨陣換將。
事實上,安德魯的內心依然不放心莫羅,當然不會將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再度放在關鍵軍團的位置上。
此外,33歲的貝爾納多特將軍,同樣不受安德魯執政官的待見。這位曾被譽為共和國-軍隊的“希望之花”,從阿登軍團開始,就被安德魯各種嫌棄。
等到安德魯開始籌備德意志戰爭的時候,在他得知貝爾納多特依然待在萊茵軍團時,便一紙調令將其送到了阿爾卑斯軍團(瑞士軍團)擔當步兵師長。
幾個月前,安德魯繼續命令總參謀部,將貝爾納多特和他的步兵師繼續南調,前往增援意大利軍團。在尼斯大本營里,一直處于仕途失意,而一臉沮喪的貝爾納多特,卻意外的被即將升任為意大利軍團長的拿破侖-波拿巴將軍,一眼相中。
直到這個包袱扔到地中海后,安德魯隨即不再折騰貝爾納多特。
有人做過分析,認為第一執政之所以不待見貝爾納多特,那是后者曾忤逆過安德魯。這當然不是什么理由,只是用于詆毀執政官的。
那些與安德魯唱過反調,還能繼續得到第一執政重用的共和國將軍比比皆是,比如說下萊茵集團的總指揮索漢中將,第二軍軍長圣西爾將軍,以及第九軍軍長旺達姆將軍。
對莫羅的防備,是這個家伙容易腦袋短路,不懂政治,又喜歡在政治方面瞎嚷嚷,盡管他的本意不壞,但時常會干錯事罷了。
至于貝爾納多特,安德魯早在1794年的時候,就認定了這個擁有黑眼睛、黑頭發、高高的個子、相貌堂堂、目光如炬的,擁有摩爾人血統的男子,一個讓人看上去就覺得他是一個外表英俊,足智多謀且剛正不阿之人,實際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
1795年年初,為了取悅時任救國委員大佬卡爾諾的歡喜,貝爾納多特直接在他手臂上刺下了“刺暴君”的政治誓言,以表達他對共和國的無限忠誠,這一明志之舉的確獲得了卡爾諾的贊許與器重。
不過很可惜,在安德魯進入救國委員會之后,很快就借助國民議會中平原派的大力支持,將卡爾諾政治邊緣化。至于卡爾諾的身邊眾人,也大多被打入凡塵。
而之前,卡爾諾針對貝爾納多特的種種承諾,也大都變成了“鏡花水月”,唯一延續的,就是將其軍銜從準將晉升到少將。
另一時空,第一帝國-軍中將領的三大叛徒中,除了莫羅與貝爾納多特外,還有一個被譽為“拉古薩”的馬爾蒙。只是如今的馬爾蒙,依然是拿破侖的摯友,安德魯暫時不想去管。
事實上,馬爾蒙背叛皇帝的時候,時值第一帝國遭遇百萬聯軍四面八方的圍攻,拿破侖帝國已注定了不可避免的敗亡,而且一開始也不是他本人的主觀意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