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2月,重新回到德意志戰場的卡爾大公,就將美因河畔的維爾茨堡宮作為聯軍的臨時司令部。
維爾茨堡屬于一座主教城市,而作為德意志境內最大、最宏偉的巴洛克式王宮之一的維爾茨堡宮,自然也是一座主教宮殿。在1030年的時候,國王康拉德二世宣布成為維爾茨堡主教,并獲得稅收、制幣和司法的自主權。
卡爾大公和他的軍事智囊團之所以選擇維爾茨堡,作為聯軍的臨時大本營,除了維爾茨堡地處德意志中部,其水路交通非常便利,而更多的,是維爾茨堡主教的鼎力支持,包括人財物各方面。
在神圣羅馬帝國境內,對于法蘭西共和國最為仇視的,且反抗最強烈的,既不是奧地利,也不是巴伐利亞,而是各個主教國的主教們。
從1792年的瓦爾密戰役之后,法國就開始向外進行大反攻,以及革-命的大輸出。共和國-軍隊每到一處,最樂意干的事情,就是搜刮那些效忠羅馬的主教們的財產,然后再將搬不走的種植園、農田、酒莊、牧場與房舍,統統打包賣給商人,或是直接分給附近的貧困農戶。
當然,封建領主們也會被波及,但從熱月政變之后,救國委員會與后續的督-政府都相繼表示:愿補償那些失去萊茵河西岸的德意志諸侯,但后者需要與法國結盟,并承認法蘭西擁有比利時和萊茵蘭的主權。
但到目前為止,僅有普魯士和魯爾公國與法國結盟。哪怕積極取悅安德魯執政官的巴登公國,也只是宣布“戰爭中立”而已,不敢與法國結盟。
至于那些擔當圣職的(主教)諸侯,因為聽命于天主教廷。截止1796年2月,羅馬教皇已經三次拒絕了法國執政官的和平建議。
既然雙方已經直接掀起了桌子,那就意味著沒得談了。很快的,德意志境內的主教國,再度成為法軍的重點打擊與劫掠對象。
但在另一方面,安德魯也命令憲兵,保護那些不曾公開反對法國的天主教神父和新教牧師,保障這些中下層神職人員的“合法財產與正當利益”。
甚至連在法國境內被大規模取締的修道院(僅保留少量醫療、救護與慈善性質的修道院),法軍也很少去騷擾這些“德國出家人”。當然,這些富有的修道院院長必須依照規定,繳納一筆不菲的戰爭稅,并為過往的法國士兵提供一定數量的食物酒水。
去年,等到美因茨和威斯巴登陷落后,卡爾大公先是將聯軍司令部搬遷到法蘭克福。今年1月上旬,當這位德意志聯軍總司令尚在維也納歡度1796年新年的時候,他再度下令,將大本營又一次遷徙到,距離法蘭克福一百多公里外的維爾茨堡。
卡爾大公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希望誘使法國人繼續東進。
依照叛逃到維也納的法軍情報官馬丁內茲上校的供述,安德魯-弗蘭克目前執行的入侵德意志的軍事方案,都源自原救國委員會委員兼軍委會主-席,拉扎爾·卡爾諾在1795年3月制定的一項計劃。
依照卡爾諾的這個宏偉計劃,他將任命莫羅和儒爾當去擔當兩支法國集團軍(上下萊茵集團)的司令官,上述法國-軍隊會沿萊茵河向奧軍側翼發起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