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之所以授意共和國的外交次長,發布這一道針對“不友好國家的懲戒令”,主要目的依然是針對奧地利、那不勒斯和教皇國,繼而重啟“正義戰爭”的借口罷了。
需要說明的,巴泰勒米與奧地利特使施塔迪翁伯爵簽署的雙邊臨時停戰協定,僅限于德意志戰場。
對于那不勒斯王國(兩西西里王國),安德魯還在期待駐馬德里大使肖弗蘭侯爵與西班牙首相戈多伊交涉的結果。
盡管那不勒斯與西班牙同屬于波旁家族,但雙方王室的關系非常不好。在英國人的鼓動下,那不勒斯逐漸與馬德里疏遠,反而與哈布斯堡方面保持著密切聯系。
基于此,戈多伊首相希望意大利的法軍能夠南下進攻那不勒斯,從而讓西班牙王朝重新掌握這個兩西西里王國。
在內心,安德魯并不反對這種行為。反正法國鐵定要攻打,哦不,是消滅教皇國,順便干掉南面的那不勒斯王國,也不過是“摟草打兔子”,很是順便的一件事。
然而,法國獨-裁者不太滿意西班牙人開出的價碼。作為交換,安德魯更希望西班牙能出兵鎮壓海地島(即伊斯帕尼奧拉島)的黑奴暴亂,并將東面的圣多明克(今海地),這個曾流淌糖和蜜之地歸還給法國。
沒辦法,如今法國人是越來越多。從1793年的2900萬,增長到現在的3800萬;而且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國民經濟的快速恢復與迅猛發展,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布爾喬亞與小布爾喬亞,以及日益富裕的農戶們,從督政-府不斷推行的諸多經濟改革中受益匪淺,也變得越來越有錢。
早在1795年的下半年,城市中產階層與富有農戶,對于咖啡、可可、蔗糖、香料、靛藍與天然橡膠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了波旁王朝時期的歷史峰值。
然而,上述商品的大部分利潤卻屬于西班牙、葡萄牙、丹麥、巴達維亞(荷蘭)、威尼斯、奧斯曼,甚至是英國的商人。
望著一群外國佬大口、大口的吃肉,而法國商人卻只能喝一點殘羹剩汁,自然心中不滿,紛紛上書給議會與督政-府,要求立刻改變這一現狀,嗯,理由是要讓法國人喝上法國人自己生產的廉價咖啡與優質可可……
然而,法屬加勒比海的眾多島嶼不是被英國海軍占領或襲擾,就是處于暴亂黑奴的控制下。至于那些掌握在法國手中的地域,要么不適合種植,要么環境相當惡劣,比如說圭亞那。
基于此,安德魯就希望能收復圣多明克(海地)。
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國的巴黎一直都是自由世界的大本營。從大革-命之前開始,成干上萬的歐洲與美洲民族主義者在此聚集,他們干方百計地想要游說法國的當權者,希望得到歷任巴黎政-府的援助,繼而領導他們去拯救自己的民族。
這其中,除了波蘭人、立陶宛人,還有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克羅地亞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甚至還有來自美洲的士著與黑人等等。
雖然說“執行國策的雙標”,一貫都是法國當權者的優良傳統,然而也要顧忌一下督政-府臉面與國際上不良影響。因此,安德魯這才干方百計的慫恿西班牙軍隊去收復海地島,再分給法國一半。當然,法國也愿意支付一筆合理的費用。
首先,英屬大西洋艦隊不會主動干涉西班牙海軍的軍事行動,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法國海軍與私掠船;其次,當西班牙人將圣多明克作為禮物歸還給法國時,法理上也說得過去;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即便西班牙鎮壓黑人起義的軍事行動失敗了,也是對法國非常有利,那是馬德里更加會依附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