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執政以來,安德魯為了贏得共和國-軍方的絕對支持,不顧財政部長的反對,已經兩度調高了法國官兵的傷殘與陣亡撫恤金。
包括此次來意大利督戰,安德魯的另一個意圖,就是要讓拿破侖減少前線士兵的傷亡數字。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放棄一些意義不大,曠日持久的攻堅戰。
……
就在安德魯離開巴黎前夕,“一路開掛”的拿破侖指揮的意大利軍團4.6萬人,與貝勒加德伯爵集結的3.5萬奧地利遠征軍,在卡斯蒂廖內進行了一場會戰。
整個戰斗僅僅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當貝勒加德發現原本應該兵力薄弱的法軍,其士兵與火炮數量都明顯多于己方時,他便知道擔當西部“奇兵”的科斯達洛維奇部已徹底失敗。
于是趁著天黑之際,前后損失了7千士兵的貝勒加德伯爵,果斷留下一支負責阻擊法軍的3千后衛部隊,然后帶著奧軍主力撤離了戰場,在明西奧河兩岸重新進行布防。
盡管拿破侖察覺到奧軍主力的撤離跡象,但連續作戰兩周的意大利軍團,以及千里馳援的旺達姆第九軍,法軍士兵的體能都已經到了極限,在吃掉奧軍殿后部隊后,也無法對撤退中的奧軍主力實施有效果的追擊。
等著軍隊修整一周之后,拿破侖再度集結兵力,向防御明西奧河的奧地利軍隊發動進攻,一舉撕開了貝勒加德伯爵的防線。
在其后的“垃圾時間”里,貝勒加德伯爵率領大部奧軍繼續向北退守,在與科斯達洛維奇所部,兵合一處之后,最終又回到了有阿爾卑斯群山保護的蒂羅爾地區。
這一過程中,法軍又順勢包圍了曼圖亞要塞。
是役,南下的5.5萬奧軍中損失了2萬人,最終有3.5萬奧軍安全回到了特倫特修整;至于法軍,包括第九軍在內總兵力為6.3萬,前后損失了0.65萬人。
敵我交換比為3.1:1,看似很不錯,然而卻沒有達到統帥部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殲滅貝勒加德伯爵的奧地利遠征軍。
此外,再度被圍的曼圖亞要塞守軍,依然拒絕向缺乏攻城火炮的法軍投降。之前拿破侖為了準備卡斯蒂廖內會戰,調走了圍攻曼圖亞要塞的法軍部隊,大部分火炮也被丟棄陣地,任由奧軍獲取。
鑒于此,拿破侖致信安德魯與統帥部,允許他率部進攻奧地利本土,也就是蒂羅爾地區,繼而將貝勒加德余部徹底殲滅。
然而,拿破侖的上述請求被已抵達尼斯的法蘭西執政官否決,安德魯給出的理由是讓疲憊的意大利軍團就地休戰兩周,等候自己來前線視察。
真實的緣由,是安德魯必須等到圣彼得堡方面傳來消息,也就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死訊之后,才會允許法軍進入哈布斯堡的固有領土。因為在那個時候,所謂的“俄奧同盟協定”已經徹底失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