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在拋灑的勸降傳單上保證:那些選擇主動投降的奧地利普通士兵(含城市居民),其生命安全與私人財物都將得到保障,而且在法奧戰爭正式結束兩周內予以釋放。
由于1796年的戰爭基本上都是法國一方大獲全勝,導致法軍士兵被俘者甚少,所以在相互交換戰俘一事,如今法奧兩軍之間很少發生。
依照法國軍方的規定,待在戰俘營期間,戰俘們也可以選擇通過勞動來獲取更好的食物酒水,以及額外的工資。
上述這種“有補償自愿的勞動”,具體來說,就是為法國修筑鐵路公路,架設橋梁,疏浚河道。當然那些愿意主動前往危險性更大的煤鐵礦區與冶煉廠工作的戰俘,其薪資會更高一些。
盡管在名義上,如今法國人口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800萬,然而國內農業人口依然占到了7成以上,加之傳統法國人對土地極度癡迷,使得農民們更熱衷于守望在共和國政-府給予他們的田地。
眼下,處于工業大發展時期的法國,自然是感覺國內的勞動力嚴重不足,以至于督政-府的內政部長,以及各省的省長們都在向安德魯執政官抱怨人手嚴重不夠,導致工資持續上漲……
別的先不說,單單東北方的運河水網綜合工程,以巴黎為中心的縱橫東西南北的大鐵路工程,洛林與薩爾一帶的煤礦與鋼鐵聯合體,上述三大工程,每年都需要新增百萬計的龐大勞動力。
有時候,被勞動工人短缺逼急了的法蘭西第一執政官,大幅度減少了向北美殖民地的移民數量,甚至考慮過要效仿英國佬的“羊吃人運動”,將被土地束縛的兩千萬人口,直接從農村趕到城市。
當然,“羊吃人”的做法只是想想罷了,畢竟安德魯還沒有瘋。這種城鎮化轉換需要從長計議,威逼必須盡可能的少用,而利誘才屬于王道。
短期內,從東面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引進富裕的青壯年勞動力,就成為了安德魯執政官的戰略方向。很快的,那些擁有一定知識,而且紀律好,服從性強的數十萬戰俘,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法蘭西工業的最佳勞動力選擇。
畢竟,法國的城市工人工資待遇,比其德意志和意大利要高出很多。更為關鍵的,是共和國體現了公平與公正。
盡管中歐地區的農奴制度趨于崩潰,但半農奴狀況依然比較普遍。比如說,農民可以去城市務工賺錢。但依照規定,其收入的三分之一需要繳給莊園主,或是他的領主。
但在法國,所謂的農奴制早在路易十四時期,就已經名存實亡。等到1789年大革-命之后,所有的憲法都規定了人民享受自由遷徙的權利。這七、八年來,人-權的觀點早已深入人心。
不僅如此,共和國政-府通過遍及每個省的國有糧庫,基本能夠保障城市平民獲取足夠的廉價口糧與生活燃料,再算上政-府機構,行業協會與慈善組織對婦女兒童的特殊扶持,使得法國民眾的幸福感,要大大高于同時期的德意志人與意大利人。
所以,法國境內的戰俘比較樂意接受身份的轉換,從德意志戰俘或意大利戰俘,變成一名共和國的產業工人。很多時候,他們中還有人愿意攜家帶口,將整個家族,甚至是整個村,都搬到法國。
……
對于隨軍神甫、貨商、妓-女、幫傭、雜役,各種工匠以及手藝人,法軍允許他們在戰事結束后自由離開。
不過,上述人員的隨身或隨行物品必須接受法國憲兵的搜查,那些超過私人行李范疇的貨物,都需繳納一定額度的稅費。
當然,安德魯也歡迎奧地利軍隊中的軍醫官、護士、工兵、炮兵和騎兵等技術兵種的加入進來,不僅可以立刻消除其戰俘身份,而且還有更多的晉升機會。
眾所周知,共和國-軍隊中的軍官大都是平民出身,即便有貴族,也是類似安德魯這般的破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