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倒庇護六世最后一根稻草的,來自盟友們的消息。
首先是英國方面,因為某個不可描述的絕密行動,英屬地中海艦隊的主力盡數撤離了意大利半島沿海,僅留下一支由74門艦炮的“女神號”三級戰列艦擔當旗艦,一艘50門艦炮的“暴風雨號”四級戰列艦輔助,外加四艘巡洋艦組成的6艦船分艦隊。
因為實力銳減,使得“女神號”分艦隊的最重要目的,不過是為監視法國土倫艦隊。
依據英國間諜獲悉的情報,法國地中海艦隊在土倫軍港的實際可用的艦船不過17艘,英法在地中海的軍艦數量對比為1:2.8,而全部艦炮對比為1:2.5。
單單從數量上看,“女神號”分艦隊都處于絕對的劣勢,卻沒有達到1:3的比例。因為依照法國海軍部長,或許是安德魯執政官的命令,“但凡敵我軍艦比與艦炮比低于1:3,就不得主動出擊。”
也是法國土倫艦隊執行了巴黎的這項規定,所以“女神號”分艦隊依然可以毫無忌憚的,監視待在土倫的法屬地中海艦隊。
但另一方面,由于英國海軍大幅度削減在地中海的軍力部署,直接導致雙方在去年8、9月間,由英國駐那不勒斯公使漢米爾頓與法軍特派員塔里安達成的那一份“君子協定”,已名存實亡。
因為僅有6艘軍艦的分艦隊,僅能監視土倫軍港,而無法分身去保護意大利半島的各個港口。
與此同時,大批法國商船紛紛從蒙彼利埃、馬賽、尼斯等港口出發,向意大利前線運送各種軍需補給。這令原本就“武德充沛”的意大利軍團的物質越發充足,戰斗力變得更加強悍犀利。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貝勒加德伯爵指揮的奧地利遠征軍,在法軍連續打擊下,再度遭遇到一連串的失敗。
盡管“征兵總司令”卡爾大公堅持要給自己之前的參謀長貝勒加德,優先送去補充兵源,然而在皇帝弗朗茨二世的一頓微操之下,意大利遠征軍的總兵力的確恢復到6萬,只是補充的盡是新兵,戰斗力孱弱,還不如協防城堡要塞的數千名蒂羅爾民兵。
與此同時,貝勒加德伯爵和他的奧地利遠征軍所面臨的對手,南北兩路法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8.5萬人。
南路法軍,就包括從意大利北部的加爾達湖東岸的阿迪杰河河谷與布倫塔河河谷,由南至北發動進攻的,拿破侖親自指揮的意大利軍團6萬余人。
北路法軍,是法籍瑞士將軍席塞爾指揮的,從巴伐利亞大公國的南部,即阿爾卑斯山北路向南實施進攻的仆從國軍隊,即2.4萬的法屬德意志軍團。
8.5萬法軍對陣6.8萬奧軍(含8千蒂羅爾民兵),不僅后者的兵力數量上處于明顯劣勢,而且貝勒加德伯爵的軍隊中,新兵數量幾乎達到了一半,戰斗力堪憂。
不過,奧地利人也不是沒有優勢。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崎嶇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的地理條件。只要能堅守位于河谷、隘口的各個堡壘要塞,遲滯法軍的進攻態勢,就能為開春后的大反攻創造戰機。
那是卡爾大公已向貝勒加德伯爵承諾,在1797年4、5月間,他會親自帶領一支訓練好的哈布斯堡精銳部隊趕來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