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計劃永遠都趕不上變化。
隨著法蘭西執政官進入意大利督戰,就意味著法國在1797年年初對外戰爭的重點,全部放到了意大利半島。
首先是意大利軍團的兵力優先得到補充,而補充的兵源大部分都是參加過1796年的德意志戰爭,且修整了近半年的老兵,無論是戰斗意識,還是戰斗素質都非常優秀、強悍。
此外,米蘭兵工廠生產的大量攻城炮,尤其是勝利者臼炮,在阿爾卑斯山區的堡壘攻防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
從12月份,發動進攻開始,在己方優勢明顯的狀況下,拿破侖似乎放棄了風險較大的迂回與機動作戰,改為陣地戰與攻堅戰,在面對一個個城堡要塞時,就動用臼炮群實施狂轟濫炸。
此刻,意大利法軍的后勤補給方便、及時、暢通,不在乎這一點彈藥消耗量。尤其是等到第九軍和近衛師團拿下曼圖亞要塞之后,用于意大利軍團前線部隊的勝利者臼炮,以及大大小小的攻城炮的總數量達到了120門。
1797年1月中上旬,意大利軍團先后攻克了羅維內托和里瓦兩處要塞,兵峰直指特倫特,下蒂羅爾的首府。
兩周之后,特倫特與波爾扎諾先后被南路法軍攻陷。
與此同時,席塞爾指揮的法屬德意志軍團,在穿過沙爾尼茨山口后,非常順利的拿下了塞費爾德、泰爾夫斯兩座邊境重鎮,還順勢包圍了上蒂羅爾的首府,僅有5千奧軍和2千蒂羅爾民兵把守的因斯布魯克。
在經歷了長達30多天的殘酷攻防戰后,法屬德意志軍團以傷亡3500人的慘重代價,最終拿下了這座易守難攻的城池要塞。
作為報復,德意志軍團中的巴伐利亞指揮官,于弗爾斯村,擅自處死了他們俘獲的所有戰俘,包括800名奧軍士兵與500名蒂羅爾民兵。那是德意志軍團中傷亡的三分之二,來自巴伐利亞軍隊。
自始至終,身為德意志軍團總指揮的席塞爾將軍也僅僅在口頭上,譴責了巴伐利亞部下的種種暴行,但他并沒有下令憲兵隊徹查此事。
因為在戰前,安德魯就已經告之了席塞爾,不要過分介入巴伐利亞軍隊與奧地利軍隊,及當地民眾的沖突事件。
說得具體一點,包藏禍心的安德魯故意讓席塞爾放縱巴伐利亞軍隊對奧地利人,對蒂羅爾民眾的報復之心。
那是依照之前法國與巴伐利亞兩國之間的協議,上下蒂羅爾地區都會在對奧戰爭結束之后,全部交給巴伐利亞。
很顯然,在巴登、符騰堡、魏瑪、黑森、薩克森、巴伐利亞等一眾中部與南部德意志諸侯國中,巴伐利亞大公國的實力最強,也最不容易受法國控制。
所以,安德魯在與巴伐利亞結盟的同時,也不留余力的在給這位盟友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