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卡洛斯四世的王后痛恨自己的妯娌,那不勒斯王后,然而卡洛斯四世本人卻始終惦記自己的弟弟,費迪南四世。
另一時空,卡洛斯于1821年拜訪費迪南,期間病重待死,一位信使奉召把正打獵的費迪南叫回來。
然而,那不勒斯與兩西西里國王卻不肯回去。
“我哥要么掛掉,要么就自己好了,”他說道:“要是前者的話,我不打獵我哥還能原地復活是怎么著?要是后者的話,身為技藝高明的獵手,他看見我滿載而歸慶祝他康復也會開心的。”
卡洛斯沒見到弟弟最后一面,臨終仍念著費迪南的名字。
同樣是這個原因,盡管兩國王后敵視對方,兩國首相相互仇視,但兩國國王間還存在一些親情。
最終,安德魯接受了戈多伊的建議,表示這次代盟友“征討不臣”,既不傷害費迪南四世,也不將后者趕下王位,只是借助武力在那不勒斯扶持一個西班牙波旁王朝認可的攝政王。
3萬法軍與仆從軍,在進入那不勒斯王國國境線后,并沒有遭到任何有組織的反抗。
唯一的例外,那是發生在距離那不勒斯的80公里的福爾米亞城,法軍一小隊偵察輕騎兵在距離該城兩三公里時,遭遇到城頭堡壘的兩輪炮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未等法軍攻城重炮趕到,福爾米亞衛戍司令就急匆匆的掛出了白旗,宣告投降。
事后,該城的那不勒斯指揮官曼弗雷男爵,告訴接管城池防務的絮歇將軍,他和他的4千士兵已經為國王費迪南四世戰斗到了最后一刻,只是因為彈藥嚴重不足,而不得不選擇了放棄抵抗。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火藥庫里的彈藥充足,而且質量也非常好,都屬于正宗的英國貨。
絮歇讓幾名管理槍械火藥的軍士做過一番對比,這些英國產的顆粒黑火藥,其燃燒效率與殘存雜質率,比起法國產的要好不少。
“是的,軍士們基本確認,英國火藥中的硝石,應該來自南美洲的智利地區。”絮歇向安德魯做了如實匯報。
智利的天然硝石主要產地,位于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整個硝石礦帶長750多公里,寬25到30公里。在離地面0.5到2米的地下,埋藏著1到3米厚的硝石層,非常開采方便。
顯然,蛇鼠兩端的西班牙首相戈多伊,似乎并沒有遵守與法國督政-府的約定,禁止向英國運送智利的天然高純度硝石。
也有另外的可能性,智利總督不一定遵從來自馬德里的命令,接受了金錢賄賂的他會私下默許英國商船運送這些硝石。
如果是前一種,安德魯倒也不以為然,西班牙人在嘴巴上喊著與英國人翻臉,但如果沒有法國的支持,戈多伊是不敢真打的。
至于后一種情況,那就麻煩了了,這涉及到安德魯必須重新審視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政策。
基于法國的自身利益考慮,安德魯絕對不希望這些地區爆發一場推翻西班牙統治的民族獨立戰爭,因為那樣只會便宜美國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