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厄勒海峽之后,英國遠征艦隊又在南面15公里外的維恩島(文島)附近海域落下船錨。
這座維恩島是在兩百年前才屬于瑞典的,不過依照與丹麥的軍事協議,該島除了躲避風暴的漁民外,不得有其他常住人口居住。
所以,英國海軍陸戰隊在提前接管該島時,維恩島就已經是一座無人島了。
此刻,在丹麥克倫恩堡附近觀測英軍動態的弗恩上校感覺一陣后怕。那是英國的艦隊指揮官太過謹慎了,居然提前兩日就秘密派遣3百名陸戰隊員占據了這座無人居住的島嶼。
如果依照之前的“野蠻人方案”,弗恩會嚴格依照執政官的要求,在這座屬于瑞典的維恩島上設置一座發射火箭彈基地和觀察哨,但如今看來很可能會被察覺,導致突襲計劃被英國人識破。
比起英國艦隊匆匆忙忙的偵查,特斯特中校等人已在北海、卡特加特海峽與厄勒海峽一帶,實地勘察了兩三個月,這里的各種地勢地形、天氣氣候與水文狀況都了然于胸,特斯特甚至還為英國遠征艦隊“起草了”至少六個進攻哥本哈根的軍事計劃。
哥本哈根海岸由北至南有一條長形的中部沙洲,它夾在北面的維恩島(文島)與南面的薩爾特島之間。
這里的表層海水以每小時5到6公里的時速,從波羅的海流向卡特加特海峽(東南-西北)。
中部沙洲與哥本哈根之間的海港叫國王海,而隔著沙洲另一邊則是一條叫荷蘭海的海港。
等到戰爭即將爆發之際,哥本哈根在國王海的港口一帶布防最嚴密,由北至南排列大量戰艦。至于國王海口岸最北端,國王海及荷蘭海的交匯點,擁有防御堅固的三皇冠堡,而南端交匯點守備則較弱。
事實上,特斯特中校等人觀察到的,經驗更豐富的納爾遜也注意到了。
為了標注更精確,減少不必要的失誤,這位遠征艦隊副司令官還乘坐了一艘靈活的縱帆船,親自前往國王海與荷蘭海的中間位置,進行實地勘測。因為丹麥海軍在戰前,收起了每個淺灘之間的所有浮標。
根據之前的作戰計劃,遠征艦隊可由北經荷蘭海至南方的交匯點。然后,沿中部沙洲自南方折回國王海北上。這樣所有的英國軍艦便可避過國王海的敵方主力,同時又讓英艦自南口,按部就班的逐個殲滅,從北至南整齊排列的丹麥軍艦。
但經過納爾遜的實地拋繩測試,他發現國王海的水深比較淺,類似“圣喬治號”和“倫敦號”這樣吃水比較重的大型戰列艦,非常容易擱淺,繼而成為丹麥岸炮的活靶子。
很快,快速帆船上的水手滿足了納爾遜將軍的要求,于船只下方放下10多個浮標,以便在后日的進攻狀態下,給納爾遜指揮的特遣艦隊指示航向。
只是令英國人想不到的,不講武德的丹麥海軍居然在半夜時分派出水鬼,偷偷將10多個浮標的三分之一,向淺灘位置推移了一段距離,最終造成了英國眾多戰列艦的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