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環顧歐洲各國后,維也納沮喪的發現,自己有且僅有英國,這一個堅強盟友。隨即從今年以來,派往倫敦的奧地利特使,前前后后去了一波又一波。
單單4月之后,維也納就派去了5批特使,萬里迢迢趕赴倫敦,游說英國決策者們,不要因為哥本哈根之戰的小小挫折,就變得灰心失望,畏敵如虎。
當然,奧地利特使不僅是給英國人打氣,最重要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請求小皮特內閣加大對哈布斯堡的軍事援助力度,除了黃金與英鎊,奧地利人更需要令自己大吃苦頭的前裝線膛步槍,英國山寨版的“勝利者臼炮”,以及能夠在戰場上救命的藥物;
其二,英國陸軍要盡快在法國西部或是比利時,開辟第二戰場,從而減輕奧地利軍隊在東面戰場的巨大壓力。毫無疑問,第二點才是弗蘭茨二世與他的奧地利特使們最為關心的。
鑒于哥本哈根海戰的重大損失,英國海軍已轉入本土防御狀態,另外,英國人還暫時放棄了地中海與亞得里亞海的實際控制權。
由于缺乏英國-軍艦的保駕護航,來自英國的軍援船只有超過三分之二遭遇到法國及盟友艦隊截獲。
一旦等到西班牙海軍加入到戰局,從大西洋到地中海,及亞得里亞海的航道就會被徹底截斷,屆時奧地利方面將等不到來自海上的任何軍援。
基于這種考慮,卡爾大公和樞密院大臣們請求弗蘭茨二世皇帝,要求英國人務必要在7、8月份正式參戰。
那是哈布斯堡王朝對法國-軍隊的抵抗,最多只能堅持到今年年底,甚至是更早一點的10月份。到那時,歐洲歷史上最高貴的王國首都,維也納就將落入安德魯法國之手。
事實上,英國戰爭內閣連同海軍部、陸軍部、外交部與情報部門,也曾經認真考慮過,選擇登陸法國與比利時的西海岸。但很快,這一方案就被英國外交部、陸軍部與情報部門聯手否決。
首先,在經歷了1795到1797年的殘酷森林絞殺戰后,布列塔尼的反抗軍早已不成建制,留下來的森林土匪干點攔路搶劫與綁架殺人也許還行,但要配合英國登陸軍隊作戰,幾乎不可能。
更別說,法國人在此設立了一個獨立西方軍團,還可以隨時組織與調動大批國內的預備役部隊,予以堅決反擊。
所以,英國陸軍部普遍認為在法國沿海,實施強行登陸,無意義給安德魯法國“送人頭”,上演一場更大規模的“登陸基伯龍半島災難”。
至于比利時方向,據英國情報部門證實絕大部分的當地人,早已習慣于安德魯法國統治之下,所帶來的和平、安定與繁榮。
這3年多來,英國情報部門派出的大批間諜,在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布魯日、根特和列日等地難以立足。間諜們往往在上岸之初,就會被當地人舉報,隨后就會遭遇到大批法國憲警的圍捕。
最終,思來想去的英國戰時內閣,還是將登陸地點選擇到荷蘭。因為鹿特丹那邊的英國間諜發來消息,有一批荷蘭軍艦的指揮官愿意投降英國海軍,投效目前已逃亡英國的尼德蘭(荷蘭)執政,威廉五世親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