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在連續失去了尼德蘭、德意志與意大利之后,大哥弗蘭茨越來越難獨斷專行了,繼而將所有的任命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原本有著相當決策權力的樞密院,如今真成了一個純粹的顧問機構。
就連身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卡爾本人,也僅憑皇帝的一句話,就立刻貶為西南戰場的指揮官。
“費迪南多,如果這一次我們真的戰敗了,那會怎么樣?”忽然的,卡爾的嘴里就冒出這句石破驚天的話來。
費迪南多對此也見怪不怪,事實上意大利遠征軍第二次失敗之后,卡爾大公就有了這種非常糟糕的想法。
在與法國交戰4年以來,奧地利是越打越弱,而且與法國的軍事代差變得越來越大。無論是武器性能、外部援助、后勤保障,還是官兵素質、部隊士氣、作戰效能等各個方面,都莫不如此。
所以,弗朗茨二世在派出使節的時候,卡爾大公曾建議在法國人提出的價碼上,進行討價還價,先忍辱負重,保住一個奧地利大公國再說。畢竟,只要英國人堅持反法立場,哈布斯堡王朝總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不過很可惜,在這一次,皇帝再度相信了英國駐維也納大使的那種很不靠譜的軍事出兵承諾。
英國大使宣稱:英國與瑞典聯軍即將在法國西部或是低地國家,重新開辟“第二戰場”,繼而東西合擊,將法國-軍隊趕回到1793年之前的疆界。
然而,卡爾大公卻告訴弗蘭茨二世,他不懷疑英國人的反法決心,但兩國相隔萬里,協調作戰的變數太大了。
除非,英國與奧地利的兩個統帥部,以及各個戰場指揮官之間,能夠擁有法國那種“1小時傳輸上千公里”的電報技術。
一旦大戰開始,遠在烏爾姆的法軍統帥部可以數小時內掌握英軍登陸情況,能夠在7天左右,迅速將數萬軍隊從德意志各戰場,緊急調往荷蘭沿岸,而不是英國大使判定的兩到三周時間。
卡爾大公的判斷基本上沒錯,只是他沒想到安德魯同樣預判了反法同盟的陰謀,所以法國在德意志戰場上有3個軍,僅是空的番號,主力早已抽調部署于萊茵河左岸。
等到英瑞聯軍在巴達維亞登陸后,只需統帥部一聲令下,7萬多法軍就可以乘坐蒸汽運輸艦,在24小時內抵達荷蘭戰場。
見到卡爾對未來的戰爭結局如此沮喪,費迪南多急忙寬慰道:“即便再度失利,但哈布斯堡還有3千萬國民,哪怕丟失了維也納,我們依然也可以繼續與法國人周旋。”
卡爾卻是搖了搖頭,說:“你說的3千萬國民,這才是我最害怕的。知道嗎,費迪南多,這些國民中說德語的德意志人不過5、6百萬,其他2500萬國民,說的都是捷克語、匈牙利語、斯洛伐克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與波蘭語,甚至還會有奧斯曼語。”
身為法國執政官的安德魯-弗蘭克,曾經無數次嘲諷哈布斯堡王朝,這個“沒有絕對優勢種族的帝國,潛藏著種族分裂的危機。”
在帝國內部,由于種族語言太多,官員與議員們難以正常交流,經常是雞同鴨講,最后在會場上演全武行。
以至于弗朗茨二世,卡爾大公等上位者發布的每一道行政或是軍事命令,都要翻譯成10多種語言發布,才能保證政令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