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的這首愛國之歌,整整唱了三遍,等到整個屋頂快要被震塌的時候,所有軍官這才意猶未盡的散去。
很快的,玩撲克的繼續玩撲克,打臺球的繼續打球,喝酒的又叫了一大瓶伏特加。
領唱的科瓦爾斯基很是激動的說:“這首英雄之歌太抒情了,復興中的波蘭應該有一首像《馬賽曲》那般,威武雄壯的戰歌!”
萊赫、巴托斯、雷德斯與東布羅夫斯基幾人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法國的《萊茵戰歌》(馬賽曲)在波蘭軍隊中流傳的非常廣。
“科瓦爾斯基,就由你來寫一首波蘭戰歌吧,我記得法國的馬賽曲也是一位軍人譜寫的,最初叫做萊茵戰歌。”東布羅夫斯基鼓勵說。
“我還有幾個建議,”波蘭中校繼續補充道:“你可以將幾個關鍵元素加起來,比如說:波蘭的民族英雄恰爾涅茨基,支持波蘭復國的法蘭西執政官安德魯,以及在克拉科夫壯烈犧牲的格羅本尼。至于歌名,我提議就叫做《波蘭不會滅亡》。”
東布羅夫斯基中校的提議,立刻博得了眾人的一致喝彩。
很快的,萊赫少尉離開座位,從娜塔莎那里再度拿了一大瓶上等的伏特加,只是為預祝一首即將出爐的波蘭戰歌,《波蘭不會滅亡》。
于是,這五位波蘭軍官,包括負傷的巴托斯和科瓦爾斯基二人,也暫時忘卻了醫生的反復囑咐,痛飲了一杯、兩杯,然后就是第二瓶、第三瓶。
“先生們!你們參加了克拉科夫的夜襲之戰吧。”
“當然,我們都參加了,東布羅夫斯基中校就是我們的指揮官。”
“那我們應該為了倒霉的奧地利人再喝一杯。”
……
“你知道英雄格羅本尼犧牲之前,說了什么嗎?”
“當然,住在克拉科夫,與小波蘭地區的愛國者都知道,他氣壯山河高喊出:‘自由萬歲!波蘭萬歲!’”
“為了自由,為了波蘭!為了英雄格羅本尼,再干一杯!”
“干杯!”
……
酒過三巡,或許是六巡,所有的軍官,包括東布羅夫斯基自己也徹底放開了。在酒精的驅使下,眾人紛紛開啟了各種吐槽。
首先被嘲諷的,是攻克俄斯特拉發城的波軍指揮官,那位矮個、尖鼻,面色嚴肅的菲舍爾將軍,被人冠以了“小個兒”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