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94年下半年,屢戰屢敗的英國遠征軍不得不從低地國家(比利時與荷蘭)撤回不列顛島。然而,并不死心的英國小皮特內閣就一直積極計劃于法國西部,或是比利時、荷蘭,在一個適合的機會,重新開辟反法同盟第二戰場的戰略。
也是在1796年開始,英國駐維也納大使就不停的向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弗蘭茨二世做出各種外交承諾:英國將配合哈布斯堡王朝的反侵略戰爭,在英吉利海峽與北海一帶尋求登陸,與邪惡的法蘭西共和國重啟地面作戰。
數月之后,隨著俄國新沙皇保羅一世恢復了與安德魯法國的正常外交關系,圣彼得堡方面也順勢退出了那個名不副實的反法同盟陣營。
不久,在英國內閣通過的一項決議中,開辟打擊法國第二戰場的優先權,要遠次于針對以俄國和丹麥為核心勢力的,“波羅的海武裝中立聯盟”的征討。
除了英國自恃帝國艦隊的強大,可以肆無忌憚的痛擊歐洲任一國家海軍的因素外,小皮特內閣故意拖延時間的目的,也是希望哈布斯堡王朝可以多消耗一些法軍,或是牽制更多的法國-軍隊。
怎料,英國人此舉正好落入了安德魯精心設計的陷阱。而哥本哈根一戰,法國特種部隊使用的新式武器,居然令不可一世的英國海軍損失慘重,以至于位于英吉利海峽與北海的本土近海防御,一度就形同虛設。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被皇家海軍打怕了的法國海峽艦隊,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來自法國最高統帥部的出擊命令,并未在英國防御薄弱的空窗期里,伺機對英國沿海城市實施武裝襲擾,惹得巴黎的獨-裁者雷霆大怒,一口氣撤換了多位海軍高級將領。
雖說逃過了本土一劫,但英國遠征艦隊的巨大損失,畢竟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基于此,小皮特內閣推遲了開辟“第二戰場”的日期。將原定6月的時間點,變更到8月份之后。
在英王喬治三世忽然發病之際,得到王室最終授權的小皮特首相雖說批準了向荷蘭(巴達維亞)的出兵方案。但在海軍艦隊出發的最后一刻,小皮特卻繞過海軍大臣,直接命令艦隊司令約翰·杰維斯,火急火燎的趕到倫敦的唐寧街10號,當面向內閣成員確保登陸的萬無一失。
首相的這一舉動,搞得62歲的海軍上將,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幸好在直管上司海軍大臣的暗示下,杰維斯當即表示自己返回樸次茅斯海軍基地之后,將重新評估這一登陸方案,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于是乎,8月登陸計劃再度被延期,而且延期了兩個多月。
等到10月份的時候,遠在烏爾姆督戰的法國執政官,幾乎懷疑英國人要放棄自己的盟友,哈布斯堡帝國。因為法國氣象學家曾說過,登陸巴達維亞的最佳時間,是在9月中旬之前。
曾經就有好幾次,安德魯也準備接受總參謀部的建議,將隱藏在萊茵蘭地區的三個整編集團軍,全部調往東部戰場,徹底滅掉了奧地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