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下決定的最后一刻,安德魯還是放棄了上述軍事調動,堅持讓三個集團軍,7萬多人待在萊茵河左岸的軍營里無所事事。
那是穿越者非常篤定的認為,英國人一定會出兵巴達維亞,而且就是在1797年。
為了讓英國人放開手腳,安德魯在命令巴爾斯和東布羅夫斯基等人回到波蘭,在克拉科夫和小波蘭地區策動一場大起義的同時,也命令東線的意大利方面軍,多瑙河方面軍(原德意志方面軍),以及波西米亞方面軍,集結了30萬大軍,同時向奧地利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為此,安德魯還大張旗鼓的將麾下的王牌第九軍與山地旅,盡數的調往蘇臺德山林區,意在加強法軍在波西米亞方向的強大攻勢。
進入10月份,總參謀長貝爾蒂埃聯合巴達維亞方面軍總指揮索漢,聯名向安德魯執政官發來電報,他們宣稱已經在克萊夫療養院“療養”了近兩個月的荷蘭執政官,希默爾彭寧克已經表現出極不耐煩情緒了,后者嚴重懷疑法軍情報是否出了問題。
對此,安德魯的回復永遠都只有一行字:“稍安勿躁!”
最終,英國海軍司令杰維斯將最后出征的日期,定在10月下旬的某一日。那是英國海洋氣象專家們集體認為,在新月前后,不僅潮水的水位較低,海峽的風浪也較小,而且還會出現48小時的大晴天,比較適合在荷蘭沿海,實施登陸突襲作戰。
此外,杰維斯上將自信滿滿的認為,既然法國人認為皇家海軍放棄了在天氣更為適合的8月與9月登陸,自然就不會選擇在英吉利海峽風大浪急,持續陰雨的10月份,入侵低地國家。
至于登陸的具體地點,杰維斯接納了荷蘭的流亡貴族和海軍參謀們的聯合建議,決定在尼德蘭北部的卡蘭茨奧赫村。
該處海域的風浪不大,暗礁極少,沙灘平坦,適合登陸艇上岸。而且,卡蘭茨奧赫距離巴達維亞共和國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路程,僅有80公里,采取急行軍的話,36小時就可以兵臨城下。
倘若英國人的運氣再好一點話,還能在守城軍隊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順勢拿下整個阿姆斯特朗,逮捕來不及逃走的平民黨叛逆頭目,繼而在法國統帥部收到情報,組織大批軍隊圍剿聯軍之前,收復整個荷蘭,乃至更南面的比利時。
不過,擺在英國登陸艦隊杰維斯上將面前的,尚有三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第一個危險,就是荷蘭目前殘存的艦隊。盡管那11艘戰艦噸位不大,火炮不多,但船只機動靈活,可以在淺海區域作戰,鋪天蓋地的霰彈會對登陸部隊,實施非常致命的打擊;
第二個威脅,是位于卡蘭茨奧赫附近的海爾德要塞。這里駐防有2千效忠共和國的平等派(愛國黨)士兵,此外布防在要塞里的30多門岸防炮,更是會對靠近海岸線的英國海軍艦隊,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