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了眼下有關普魯士的問題,已是凌晨3點,喝了大量咖啡的安德魯在返回寢宮時,發現卡塔琳娜王妃已經睡了,便索性回到書房,躺在一張大沙發上,思考荷蘭戰爭的未來走向。
今年以來,“懂王”利用了先知先覺的優勢,加之各種超時空的武器成功運用,于丹麥(哥本哈根)、荷蘭(須德海和北海運河)打了好幾場漂亮伏擊戰,重創了英國-軍隊,令其損失了1萬海軍,以及3萬聯軍。
雖說法軍在海陸兩個戰場都是大獲全勝,但英國人依然牢牢的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那是法國海軍始終無法正面對抗英國本土艦隊,更別說派兵登陸英倫三島上。
所以在理論上,只要兵源充足,強大的英國艦隊可以將兵力投放在歐洲的任一海岸地區。所以,法國始終處于被動防御狀態。
在大英帝國的艦隊制霸全球海洋的時候,其地面部隊的兵力始終沒有超過6萬。
然而這些只是當下的數據,如果安德魯法國如拿破侖帝國一般,在1806年征服了普魯士,1807年與俄羅斯締結同盟之后,英國陸軍數量就會急劇膨脹到32萬。此外,還會有7到8萬的武裝民兵。
毫無疑問的,英軍的兵源素質要高出奧地利與普魯士很多,加之島國物質豐富,軍需充足,一旦沒能殲滅英國海峽艦隊,那么法國實施跨海作戰,登陸英國本土的軍事風險,就將被無限擴大。
事實上,除了心腹之患的英國佬之外,法蘭西真正的敵人,還包括涅曼河以東的俄羅斯帝國。
盡管安德魯的軍事方案中,從沒有考慮軍事征服俄羅斯的野心,但他知道倘若要入侵英國,就必須讓俄國陷入動亂而變得分裂。
簡單的說,就是讓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獨立建國,組成一支由法國指揮的20萬左右的多國聯軍,與俄國在涅曼河與第聶伯河之間相互廝殺,使得安德魯法國可以專心致志于西線同英國人作戰,而后背無憂。
不僅如此,埃及遠征軍必須加快籌備力度,一定要趕在1798年開春,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投降之后,就要開始實施。
進攻印度次大陸,截斷印度洋與英國之間的商路,也是安德魯法國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不僅如此,安德魯還需要破壞美英兩國在三年前簽署的《杰伊條約》,讓北美13州與其原宗主國的戰爭繼續下去。
為此,安德魯已電令外交部長巴泰勒米在未來的談判中,必須將釋放戰俘做無限期的推延,尤其是針對英國水兵。
依照“英國工程師007”發來的情報,英國內閣決定在兩年的時間里重建更為強大的英國海軍。等到1799年的時候,將擁有93艘戰列艦(包括一級、二級、三級戰列艦),12艘50門大炮(四級艦),141艘護航艦(五級艦),以及另外256艘其他類型的艦艇。
安德魯毫不懷疑英國海軍的硬件實力,但問題是英國嚴重缺乏足夠的水兵。
在經歷了哥本哈根海戰與須德海之戰后,英國海軍已前后損失了萬余名水兵。一旦要在1799年實現英國內閣的海軍重建目標,就必須至少擁有12萬海軍官兵,也就是需要再招募4萬水兵。
然而英國境內的那幾個規模并不大的水手培訓學校,以及實施起來效果一般的《注冊水手法案》,都不能滿足英國海軍的人員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