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這條特殊的延長線還將繼續向東,將漢諾威、柏林、波茲南、華沙等地囊括其中,或許鐵路最終將抵達涅曼河邊。
毫無疑問的,這條從梅斯出發,向東延續到涅曼河,輾轉直線距離長達1600公里,預計實際總里程會超過2千公里的鐵路延長線。
其政治目的,主要是便于安德魯法國控制沿途的魯爾公國、漢諾威公國、普魯士王國,以及未來的華沙大公國(波蘭聯邦),并在適當的時候,進攻涅曼河對岸的俄羅斯帝國。
顯然,這一條“二號延長線”的最大問題,就是鐵路里程過于漫長,從梅斯城下的摩澤爾到東方的涅曼河,跨度超過了2千公里,一路之上分布有摩澤爾河、萊茵河、魯爾河、威悉河、易北河、奧德河、瓦爾塔河、維斯瓦河、涅曼河等大大小小數十條河流(運河),以及不計其數的湖泊。
馬恩河鐵路大橋于兩周前正式建成后,法國工程師在上述河流筑橋,已經不存在太大的技術障礙了,無非就是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參與建造,以及消耗鋼鐵、混凝土、金錢與時間的多少。
實在來不及,一直被安德魯如詬如詈的火車渡船,也可以作為河流與湖泊之上,鐵路橋梁的臨時替代品。
雖說“二號延長線”的鐵路里程有些漫長,但一路之上的大部分地域,是位于一望無垠的北德意志平原與東歐平原。
即便是最初的摩澤爾河谷,也是相對平坦的,不需要打通費時費勁的隧道。只需稍加整坪鐵軌坡度即可。
盡管鐵路建造工程師們尚未完成前期的地質勘探,但預計整個工期至少需要6到8年的時間。
毫無疑問的,修建“二號延長線”,需要海量的鋼鐵,而法國國內的鋼鐵產能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全面滿足對外“延長線”的建設,就必須大力扶持類似克虜伯鋼鐵廠這樣的非法國企業。
當然,這種扶持的前提,是必須將克虜伯家族與安德魯法國、安德魯魯爾綁定在一起。否則一切休談。
那一日,如果海倫-克虜伯拒絕了安德魯的聯姻要求,也不愿意驅除家族內部的親普魯士派系,安德魯也不會客氣,將會扶持另一家競爭對手打壓克虜伯,或是強行收購埃森鋼鐵廠得了。
鋼鐵產業,屬于“國之重器”,其核心技術與工藝流程,至少在安德魯的有生之年,是絕對不能掌握在外人手中。
至于“三號延長線”,就是斯特拉斯堡出發,一路向東,穿越巴登公國首府卡爾斯魯厄、符騰堡公國首都斯圖加特、烏爾姆、巴伐利亞公國首都慕尼黑等地,再借助水路聯運,從烏爾姆乘坐蒸汽船,沿著多瑙河,控制中下游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發,以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斯特拉斯堡到慕尼黑的鐵路里程,不過400公里,而且這其中,連接內卡河(普洛欣根)到多瑙河(烏爾姆)一段鐵路,約有100公里,已在1797年先期建成了。
盡管從斯特拉斯堡到慕尼黑,途徑黑森林山的中部,施瓦本山的余脈,但有平緩的隘口可以穿行,施工難度也不太大。
所以,“三號延長線”會與“一號延長線”一樣,預計都會在1798年內完成,最遲也不會超過17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