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回巴達維亞共和國的臉面,安德魯最終還是決定要用同等的英軍戰俘,贖回戰敗被俘的3千多名荷蘭籍水兵。
……
“至于那些受戰爭影響的普通民眾的補償問題,戰前是怎么承諾的,現在就該怎么兌現。我知道,當下政-府的資金嚴重不夠。你們可以去找法蘭西銀行設在阿姆斯特丹的支行負責人。如果雙方有什么異議,可以隨時來找我協商解決。”
自從阿姆斯特丹金融中心的地位被巴黎取代之后,荷蘭官方籌措資金的能力大大下降。去年10月份發行的價值2億法郎的國債用于國家重建。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也僅僅銷售了一半。
法蘭西銀行倒是愿意包下剩余的價值一億法郎的荷蘭國債,但要求荷蘭官方提供相關的優質資產擔保,比如說,港口經營權,海關征稅權、亞洲殖民地等等。
……
等到晚上7時左右,眾人在隔壁的餐廳里匆匆吃過了一頓還算豐盛的工作晚餐。晚餐后休息了片刻,所有人再度回到會議室內,繼續工作。
深夜11點,法荷兩國的執政官們開啟了全部31項議案中,最后一個議案的商討。這就是荷蘭對英國的貿易走私問題。
在進攻英國本土之前,安德魯鑒于歷史和現實,親自擬定了打擊英國的三步方案:
首先,借助《法西聯合聲明》,建立一個對英“大陸封鎖體系”;
然后,在1798年或是1799年,發動一場針對埃及與印度次大陸的軍事遠征,繼而切斷英國和東印度及亞洲地區之間貿易;
最后,在直接入侵英國本土之前,法西聯軍將解放愛爾蘭島。
需要說明的,安德魯從不指望另一時空中,拿破侖皇帝在《柏林敕令》中頒布的“大陸封鎖體系”,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
所謂的大陸封鎖政策,是第一帝國時期為了打擊英國而采取的一項措施。它的目的是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國進行任何貿易往來,從而剝奪英國的經濟來源和海外市場。
拿破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英國屈服于法國的意志,然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
制裁與禁運總是雙刃劍,拿破侖的大陸封鎖體系也不例外。該政策的實施一方面打擊了英國經濟,另一方面也給法國本土和歐洲大陸帶來很大的政策后坐力。
歷史上,荷蘭、西班牙與俄羅斯就是因為違法了拿破侖的“大陸封鎖體系”,明里暗地與英國人開展貿易交往,而遭到法國的入侵。
欺負荷蘭倒也罷了,小國寡民,不堪一擊;然而在隨后,攫取西班牙王國的王冠,就成為拿破侖和法蘭西的由盛轉衰的起點;至于最后,全面入侵俄羅斯,更是第一帝國走向覆滅的開端。
手握科技大殺器的穿越者,自然是不屑于拿破侖的上述做法。
他巧妙的利用行政手段,誘導了法國瓷器產業的重大變革,走私貿易的回旋鏢打到了英國人身上,那些物美價廉的法國瓷器直接沖擊到英國市場,令本土的瓷器工廠倒閉了一半以上;
他旗下的盧森堡鋼鐵聯合體出品的鍛鋼比起英國貨,不僅質量更高,價格還便宜了30%。以至于英國的生鐵與鍛鋼制品,在法國及周邊國家銷量銳減了70%;
軍工產品原本是英國人的強項,但在與法國的迭代更新上,吃了大虧,原本英國搗鼓出來的前裝線膛槍,可以媲美法制槍械,大肆向全歐洲兜售,然而在北海運河一戰,卻發現法國人擁有了射程更遠、精度更好,射速更快的后裝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