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方案,是霍恩洛厄親王的參謀長,梅森巴赫提出來的“翼側防御方案”。
他要求普軍主力分散在圖林根山脈兩翼防御法軍,只是在圖林根山脈的中央留下少量部隊。
等到法軍進攻失敗之后,普軍就可以尾隨出擊,將法國人逐出法蘭克福與維爾茨堡。即便是戰局不利,普軍無法繼續穩固防守圖林根山脈,也可以在身后的易北河實施層級防御。
為此,梅森巴赫很是得意的,那是他費盡心思的想到這種新奇花哨的專業名詞,將其美化為“翼側堡壘戰略”。
然而,這位參謀長將軍忘記了,在很多時候,軍事計劃需要的是越簡潔越好,越方便執行越好。
事實上,支持梅森巴赫那所謂的“翼側堡壘戰略”的高級軍官并不多,而且主要都集中在霍恩洛厄軍團的參謀部。
一些暴脾氣的指揮官很不客氣的提出,這個所謂的“翼側堡壘戰略”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將并不占優勢的普軍兵力再度分散了,而左右兩翼相隔100公里。
依照普軍當下的行軍速度,估計需要5到6天才會支援到位,很容易被行動更為快速的法軍各個擊破,甚至是遭遇到圍殲。
在聽到反對者的意見后,霍恩洛厄軍團的參謀長梅森巴赫憤怒了,他立刻從座位上起身,也不顧國王在場,以及自己的儀態風度,大聲的“舌戰群雄”。
不久,霍恩洛厄親王也決定親自下場,他制止了其他人對自己參謀長的發難,并告訴保持沉默的威廉三世,說自己絕對支持梅森巴赫的方案。
依照常理來說,布倫瑞克公爵的參謀長格羅爾曼將軍的主動出擊方案,屬于最得人心的,的確令威廉三世一時心動。只是在看到布倫瑞克公爵拒絕發表意見后,他也不好表態。
雖說該計劃中存在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和斧正,而不是遭遇梅森巴赫等少數派的全盤否定。
于是,會議室里再度吵鬧起來,惹得威廉三世好一陣的頭疼。過了一會兒,年輕的國王看了布倫瑞克公爵一眼,但糟老頭子卻將自己目光快速的轉向一邊,顯然不打算起身阻止雙方的爭執。
幾小時后,見到元帥將軍們依然沒有拿出一個令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威廉三世決定退場,讓這些軍事專家們相互吵鬧去吧,國王要去王后露易絲那里尋求一些藉慰和安撫。
然而,等到威廉三世回到寢宮時,卻發現露易絲再度換上龍騎兵的制服,跑到各個軍營里面,鼓舞官兵的士氣。
就這樣,從6月10日到14日的五天里,普軍高層依然沒有決定對法作戰的策略,究竟是采取哪一種方案,進攻或是防御?
與此同時,法軍那邊似乎也沒有什么大的動靜。
在維爾茨堡和班貝格一線的中普魯士方面軍,負責打頭陣的第5軍和第12軍的先鋒部隊,在圖林根山脈東段遇到普軍散兵頑強抵抗與不間斷的襲擾后,一度變得停滯不前。
不得已,法軍開始在沿途構筑防御工事,以保護他們的后勤補給站。雖然這樣一來,普軍的小股部隊難以再實施有效的偷襲,但也嚴重滯后了法軍主力部隊的行動速度。
進入從圖林根山林東南方向,科堡與松鈉貝格一帶的山脈谷地中,穿行到山脈北麓的薩爾菲爾德和考爾斯多夫兩地,其總體距離也不過30多公里,質量好一點的馬車,四五個小時都可以穿過。
然而,12萬法國大軍卻整整耗費了5天時間,直到6月14日下午時分,這才慢慢吞吞的抵達了薩勒河的南岸……
薩爾菲爾德,霍恩洛厄軍團某步兵團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