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克勞塞維茨中尉在回到自己的房間,不顧身心的疲勞,已經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
“當我們這樣翻山越谷在林間的曲折道路上,以長長的疏散隊形行進、軍樂和歌聲充斥空間的時候,我的胸襟豁然開朗,很多愉快的希望和想象涌上心頭……
我以后怎樣才能找到一個人,可以對他推心置腹,會為他所了解,彼此情投意合!可是我沒有發現這樣的人。
我沒有發現一個能以高尚的觀點反映世界的人,也沒有發現一種超越我們的庸俗生活而更激動人心的感情。我沒有說過一句意義深廣的話,也從未聽到一句這樣的話!”
事實上,年輕的克勞塞維茨在普魯士的軍隊中是孤獨的。自從他的方案被所有元帥將軍批判過,他就變得沉默無語了。好在霍恩洛厄親王認為他年少無知,也沒有過多的責備。
事實上,克勞塞維茨很想發揮自己的才能,但是,他根據一切既有事實,對勝利已不再抱有信心,相反,卻有大禍臨頭的預感。
雖然如此,他還是把戰爭看作擺脫國家恥辱和困窘的唯一出路,主動來到戰斗第一線,迎接戰爭,同時沉著地等待臨頭的大禍。
但在平日里,克勞塞維茨還是與自己的大多數戰友一樣,興奮地回憶起腓特烈大帝的勝利,尤其是戰勝法奧聯軍的羅斯巴赫戰役。
羅斯巴赫會戰,是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法國、神圣羅馬帝國聯軍在1757年11月5日的戰役,以普軍大勝作結,傷亡情況為普軍169死430傷;法奧聯軍3000死傷,5000被俘。此戰被譽為是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18世紀歐洲經典戰役之一。
然而,克勞塞維茨中尉發現,自從尼德蘭和德意志不再能提供兵員以來,征募外籍兵成為重要的事情。當下的普軍里至少4層屬于外籍士兵,大都是從波蘭、立陶宛等地強行招募的士兵。
至于軍隊的其余部分,是由從農民中征召來的“區鄉兵員”組成的;貴族和有產者免服兵役,而大部分軍官則由容克地主充任,包括克勞塞維茨本人。
在日記本,中尉最后寫道:“當隊伍攜帶大炮和行李緩慢地爬山時所顯出的艱辛,都給畫面增添了幾分愉快的色彩。一群單個的人結合成一個小戰斗集體,做一次辛苦的長途行軍,為的是最終到達危險重重的戰場。他們所追求的偉大而神圣的目的,使我心靈上的這幅畫增添了一種令人深為感動的意義。”
剛剛合上日記本,已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克勞塞維茨走出房間,前往軍官食堂的途中,卻發現身邊軍人的臉上都顯露出一種極度悲傷的表情,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
一名熟識的上尉低聲的告訴克勞塞維茨中尉,他說:“我們剛剛得到一個噩耗,那是兩天前,就在漢諾威城下,霍恩洛厄親王最喜歡的孫子,菲利普王子不幸陣亡了。”
聽到這個噩耗之后,克勞塞維茨還來不及悲傷,他的腦海里忽然想起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來。
很快,克勞塞維茨中尉就丟下自己的上尉朋友,繼而頭也不會跑到團指揮所那邊。他沖著上司,直接嚷嚷起來:“上校,請務必相信我,法國人要發動進攻了!”
這位步兵團指揮官望了望,猶如攪屎棍一般的年輕中尉,沒好氣回應說:“法國人一直都在進攻!嗯,現在還沒走出山谷呢。”
“不,不是這個!”克勞塞維茨結結巴巴的說:“是,是這樣的,我猜想,不,是確信法國人一直在施展陰謀。他們這幾天故意放慢了進攻的步伐,是在吸引我軍主力繼續留在易北河以南,以便于……”
還未等克勞塞維茨將話說完,在薩勒河的南岸,法國炮兵陣地上的數十門火炮已經咆哮起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