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西普魯士方面軍的戰報后,圖林根山脈南面的20萬法軍隨即展開了強大攻勢,準備配合突擊群,將霍恩洛厄軍團、布倫瑞克軍團,以及呂歇爾獨立縱隊在內的16.2萬普軍主力,強行留在易北河或奧德河的西面,聚而殲之。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擔當突擊群的西普魯士軍團將變成牽制群,而原本擔當牽制群,擁有12萬兵力的中普魯士軍團將成為新的突擊群,與8萬多統帥部直屬的預備軍相互配合,將普軍主力聚而殲之……
至于法軍最高統帥反復強調的“先進軍事科技”,當下依然是內河蒸汽炮艇、“勝利者”臼炮、大小“安德魯炮”、前裝滑膛槍、后裝擊發槍、有線電報、轉輪手槍等等。
上述這些,就是安德魯一度冥思苦想,交由總參謀部進行后期完善的“大洪水計劃”。
將內河炮艇搬到北海與波羅的海,借助威悉河、易北河與奧德河的南北走向,實施河流與渡口的封鎖,繼而將普軍主力全部留在法軍預設的戰場上。
在外交上,安德魯與丹麥攝政王達成了一份秘密的諒解備忘錄,法國承認丹麥君主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這兩個德意志小公國的宗主國權利,以及尊重丹麥王國在不萊梅、漢堡等德意志自治城市的特殊經濟利益。
作為利益的交換,丹麥海軍將配合法軍奪取瑞屬波美拉尼亞,還允許法軍與丹麥合作,在北海與波羅的海建設內河蒸汽艦隊基地。
曾在哥本哈根海戰與荷蘭戰役中,屢建奇功的阿爾芒海軍中校,被安德魯統帥破格提升為戰時準將,成為這一支內河艦隊的司令官。
……
即便是克勞塞維茨中尉已經洞悉了“大洪水計劃”的精髓,但現在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
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當法軍實施炮擊后不久,克勞塞維茨就與那位獵兵團上校一到,被炮彈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震暈,不省人事,好在兩人性命無憂。
在法軍的猛烈炮擊進行了八輪之后,布防于薩勒河北岸的薩爾菲爾德的5千普魯士守軍,已經變得潰不成軍。
不久,普軍遭到渡過薩勒河的莫蒂埃第5軍的猛烈圍攻,在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后,防御薩爾菲爾德的普軍指揮官打出了白旗。
與此同時,位于第5軍的右翼,奧熱羅指揮的第12軍,也完成了對40公里外,埃斯巴赫渡口城市的突襲與占領。
需要說明的,第5軍與第2軍對薩勒河北岸普軍的突襲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居什上校與赫什科少校帶來的1500名山地旅士兵。
就在從昨夜到今日凌晨,摸清了敵方秘密營地的居什上校與赫什科少校,隨即就率領山地旅徹底殲滅了普軍布防于圖林根山脈東側的5個散兵連隊,八百余人。
不僅如此,山地旅還協助友軍,悄無聲息的解決了普魯士守軍設在薩勒河南岸的多個警戒哨所。
中午時分,法軍就在普魯士人的眼皮子底下,建立了炮兵陣地。
等到傍晚,薩爾菲爾德的戰斗全部結束。
5千普魯士守軍中,除了不幸陣亡的620多人外,其他的普軍官兵,無論是負傷的,還是健康的,無一漏網,盡數淪為法軍的戰俘,其中還包括那位克勞塞維茨中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