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洛厄親王屬于普軍中實力派,早年的時候,他還是普魯士軍隊的敵人,在巴伐利亞軍隊中效力。
等到七年戰爭最后一年,霍恩洛厄親王基于對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跳槽到普魯士軍中。而此刻,普軍面臨著最危急的時刻。霍恩洛厄的到來給予了腓特烈大帝極大的信心。僅僅一個月后,普魯士人最終熬到了俄國沙皇彼得三世上臺的那一刻。
盡管霍恩洛厄親王在個人資歷上,還有與歷任普魯士君主的親緣關系方面,遠遠不及不倫瑞克公爵,那是不倫瑞克家族與霍恩索倫家族上百年來,一直頻頻聯姻。
不過,霍恩洛厄親王一貫體恤下層士兵,提拔年輕才俊,而且還勇于承擔責任,因此得到了普魯士官兵的愛戴。
盡管將普軍主力退守易北河以東和柏林的防御方案,以及讓霍恩洛厄軍團殿后,掩護主力等事宜均已確定下來。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大量的時間。
不得不說,普軍的行動效率非常糟糕。盡管普魯士人一直都保留了腓特烈大帝的那些依然優良,或是已經過時的軍事傳統。只是對于兵貴神速這一點,卻已經忘記的一干二凈。
在威廉三世與布倫瑞克發布撤退令之后的數小時,作為普軍主力的布倫瑞克軍團還待在愛爾富爾與哥達一帶。所有人都在慢騰騰的收拾私人行李,以及軍中物品。
身為司令官的布倫瑞克公爵似乎也不著急,帶著國王威廉三世,以及王家近衛軍從魏瑪王宮出發,朝著西面30公里外的愛爾富爾與哥達集結。
天黑時候,剛剛抵達愛爾富爾的布倫瑞克與威廉三世,收到了一天內的第三個噩耗:那是在黃昏時分,法軍已翻越了圖林根山脈,還一舉突破了薩勒河的防御,占領了薩爾菲爾德和埃斯巴赫。
據偵察騎兵報告說,至少有10萬法軍,正攜帶有數百門火炮,連夜渡過薩勒河。目前,法軍的前鋒部隊已出現在魏瑪郊外,同霍恩洛厄軍團的前哨部隊有過零星的交火。
霍恩洛厄親王預測,法軍會在明天上午,朝著30多公里外,駐防魏瑪一帶的霍恩洛厄軍團發動大規模進攻。
此時此刻,霍恩洛厄親王在竭力催促威廉三世和布倫瑞克公爵,督促普軍上下都務必丟掉身邊所有的壇壇罐罐,輕裝上陣,加快腳步,連夜朝易北河以東退卻。
布倫瑞克公爵也明白了老戰友在字里行間中。隱藏未說的一句潛臺詞:即便有了呂歇爾縱隊的援軍,霍恩洛厄親王估計自己的軍團在10多萬優勢法軍的持續猛攻下,也支撐不了太多的時間。
與此同時,一份有關默倫多夫軍團投降,以及漢諾威公國陷落的詳細戰報,也擺放在威廉三世的面前。
……
漢諾威,就地理位置而言,該城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處,萊納河的河畔。至于漢諾威一詞的含義就是“高高的河岸”。
進入20世紀之后的漢諾威,屬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首府,它既處于德國南北和東西鐵路干線的交叉口,又瀕臨中德運河,是個水陸便捷的交通樞紐。
時間再度返回到1798年6月13日的漢諾威。
74歲的默倫多夫老元帥心中暗嘆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一臉愁容的指揮官望著城西七八公里外,阻隔了自己視野的那一片高地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