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王宮,又名魏瑪城市宮,是位于魏瑪城中的一處宮殿建筑,是卡爾·奧古斯特公爵在歌德的影響下,1789年起決定在先前被燒毀建筑的殘垣斷壁上,新建的一座古典復興主義建筑。
或許是建筑資金上的短缺,或許是宮廷的主規劃師歌德的不在,這座經建造了10年之久的王宮,就突然停了公,尤其是規劃中的宮殿西翼部分,以及(新教)禮拜堂等等。
后世的德意志文藝青年常說,在魏瑪,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鐫刻著歌德的偉大名字,蘊藏有大文豪的藝術基因。
然而,在穿越之前,安德魯的德國同事卻私下說,在18世紀中后期,魏瑪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都與歌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在1798年,魏瑪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曾掌權魏瑪公國17年的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現如今50多歲的王太后;
至于另一個,就是現任魏瑪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妻子,41歲的王后,路易絲·奧古斯特,來自黑森-達姆施塔特伯爵領。
順便補充一句,這位路易絲太后的親姐姐,就是現任普魯士王太后的弗里德里克·路易絲,后者是威廉二世的妻子,威廉三世的母親。
從父系族譜來看,卡爾·奧古斯特與威廉三世是關系不錯的表兄弟,然而前者娶了后者的姨媽。看似輩分有點亂套,但是在18與19世紀的歐洲很常見,包括侄女會嫁給親叔叔。
好吧,上述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移居巴黎之前的大文豪歌德,對魏瑪公國最有權勢兩個女人的“巨大影響力”。
1758年5月28日,康斯坦丁病逝,時年21歲,結婚才兩年,安娜·阿瑪利亞懷在肚子里的兒子,卡爾·奧古斯特僅僅才有4個月。
安娜·阿瑪利亞為兒子攝政17年,主持了魏瑪公國幾屆政-府的組建和運行,成功將魏瑪推向了古典時期。
待兒子成年功成身退時,安娜·阿瑪利亞也不過35歲,她一直活到了67歲,壽命是倒霉鬼先夫3倍有多。
依照魏瑪官方的記錄,因為丈夫早逝,在還政于兒子卡爾·奧古斯特之前,阿瑪麗亞公爵夫人是魏瑪的實際統治者,她熱衷文學與藝術,魏瑪也因此成為德意志的“文化與藝術中心”。
按照德國文人的“春秋筆法”,描述這位阿瑪麗亞公爵夫人,同小幾歲的大文豪歌德之間的私情時,用了一句“璀璨時代背景下的惺惺相惜”。
即便是在后世,在魏瑪城中要尋找到阿瑪麗亞公爵夫人與大文豪最接近的聯系,那么就可以來到魏瑪的老城區,劇院廣場上。
歌德與席勒雕像的正對面有一棟黃色墻身、斜頂紅瓦的建筑,那是阿瑪麗亞公爵夫人的寢宮,也叫做“寡婦宮”。小樓前的長椅似乎是魏瑪人最喜歡的休憩之地。
更多的時候,歌德會陪伴這位王太后,漫步于午后的魏瑪街道。
在歌德描述中,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古老的街道上,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給所有建筑都抹上了一層亮色。悠閑地漫步在僻靜的廣場和高大陳舊的建筑旁邊,可以體會到魏瑪由內散發的獨特魅力。
然而,歷史在1797年發生了變化,安德魯強行將歌德從海德堡“綁架”到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