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彈體里剔除苦味酸,整體的安全性將會大大提升,火箭彈的發射頻率可達到5分鐘左右一次。
在理論上,最短只需10分鐘,也就在普魯士人將輜重車拉出樹林之前,完成對目標區域的三輪火力覆蓋。
而且,此次的攻擊目標是面積超過1.5平方干米的樹林,以及隱藏里面的輜重車,彈體內部填充顆粒火藥、蔗糖與橡膠碎,就能替代苦味酸,達到高效縱火彈的效果。”
當然,軍火工程師們還有一句話沒提及,那是苦味酸太貴了,為了保證安全性,不僅削弱了爆炸威力,還要增加各種安全性成本。
巴黎軍械所的主管兼火箭彈部隊的最高軍事主官,夏塞波準將曾對專家說過,處于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考慮,應該盡量減少苦味酸的使用。
盡管得到安德魯執政官的大力支持,但這位夏塞波將軍還是經常在財政部、總參謀部、戰爭部召集的聯系會議上挨訓。
至于原因,通常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火箭炮部隊的開銷太大,甚至堪比了一個野戰集團軍。
回到黑克林根的小教堂,盡管心中有少校疑惑,但皮埃爾中校還是選擇相信了專家們的建議。而軍火工程師也表示,因為沒有苦味酸的介入,第一輪彈體火藥的填充與安裝,會在10到15分鐘內完成。
換言之,目前保存完好的20個發射架上的火箭彈,將在下午3點10分之后,完成發射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負責指揮普軍炮兵的,是馮·米夫林將軍,這也是一位參加過七年戰爭、荷蘭戰爭、反法戰爭,以及瓜分波蘭的戰爭,年近七旬的老將軍,一位來自柯尼斯堡的純正普魯士人。
作為一位有著40多年戰斗經驗的老炮兵,米夫林將軍當然清楚如何選擇炮兵陣地,如何部署火炮,以及應對法軍火炮的反擊。
當總司令布倫瑞克提醒米夫林將軍,要注意法軍陣地上,那種帶有長長尾焰的橢圓形炮彈,那是法國人發明的,一種可以如雨點般傾瀉打擊的新式武器。
然而,這位老資歷的炮兵指揮官,也僅僅是處于對普魯士元帥的尊敬,禮貌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多加防備。
事實上,這位心高氣傲,又固執己見的米夫林將軍,壓根就沒把布倫瑞克公爵的話放在心中。
一方面,在諾因多夫村戰事正酣的時候,米夫林將軍正忙著指揮炮兵們,將大批重炮,以及輜重彈藥車,從擁擠不堪的道路上,運往前線。
否則,部署于諾因多夫南面的數十門普軍火炮,很快就會因為彈藥供給不上而立刻停火。
因此,米夫林并沒有親眼見識到法軍的數百枚“洛基火箭彈”,如何是在短短20分鐘里,徹底摧毀了布呂歇爾的騎兵縱隊;
另一方面,與大多數普魯士將領一樣,刻板、保守的傳統早已深深印刻在這位米夫林將軍的頭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