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安德魯還在納悶,難道是格奈森瑙成功逃出了亞琛戰俘營,并在科爾貝格拉出了一支普魯士軍隊;或是約哈西姆-內特爾貝克以行賄手段,成功當選了科爾貝格市的市長。
但很快,他發現科爾貝格守軍的指揮官,居然是一個名氣更大的“奧地利逃兵”,終身都在與法國為敵的施瓦岑貝格侯爵。
依照慣例,敢于反抗的科爾貝格要塞,必須要被徹底摧毀。如今,安德魯還額外增加了一條:但凡堅守科爾貝格要塞的指揮官,在一次勸降失敗后,就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即便是這些普魯士軍官在戰后可以僥幸逃生,哪怕是身負重傷也將視為罪犯,移送到法軍憲兵隊。在12小時內,可以不經過任何過場式審判而被槍決。
至于敵軍指揮官施瓦岑貝格侯爵,安德魯更是要求格殺勿論!而且立功者,校尉軍官的軍銜直接升上一級。
鑒于之前圍攻科爾貝格要塞法軍指揮官的糟糕表現,安德魯直接任命自己的心腹,拉薩勒擔當攻城司令官,率領2.8萬名法軍組合的“科爾貝格兵團”,攜帶包括“勝利者臼炮”在內的120門攻城火炮,繼續圍攻科爾貝格要塞。
不僅如此,阿爾芒將軍指揮的易北河艦隊,也分出由5艘蒸汽艦,1艘蒸汽補給艦,以及若干風帆運輸船,組成的科爾貝格分艦隊。
目前該分艦隊從波茨坦出發,在哈韋爾河河口進入易北河,最后在出海口漢堡,駛入波羅的海的南岸。
科爾貝格分艦隊行駛的全里程達到了560公里,即便是算上沿途的保養與補給,也只需40小時,就抵達了科爾貝格要塞的外圍海域。
上午11點,在擊沉、擊傷各1艘普軍風帆炮艦,還迫降了5艘雙桅運輸船之后,科爾貝格分艦隊徹底截斷了施瓦岑貝格及普魯士守軍的海上退路。
此刻,拉薩勒指揮的科爾貝格兵團主力,約2.8萬人,這才姍姍來遲,繼而將整個科爾貝格要塞團團圍困。
此刻,站在科爾貝格城墻上督戰的施瓦岑貝格侯爵,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
那是他實在想不通,區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城池,全部守軍僅9干多人,居然能讓法軍最高統帥如此大動干戈,不僅派出了3萬法國-軍隊,還有一個沿岸蒸汽分艦隊。
早知如此,施瓦岑貝格就不應該留在科爾貝格裝-逼,而是在打贏了前一場戰斗后,便立刻乘船向西,前往但澤,或柯尼斯堡,或是更遠的里加,去尋求俄國人的庇護。
而這,原本也是卡爾大公與圖古特男爵等人,早就為施瓦岑貝格侯爵設計好的,在兵敗之后的逃亡線路。
只是施瓦岑貝格表現的有些好大喜功,僅在對法小勝一局后,便開始得意忘形,不懂得立刻收手,幻想著自己能不能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軍事奇跡:那就是憑借手中的萬余名殘兵,堅守這座科爾貝格要塞。直到30萬俄普大軍,從涅曼河西岸打過來。
然而,目光銳利且洞悉一切的安德魯,卻不打算給予施瓦岑貝格任何的機會。
下午3時,法軍特使向科爾貝格的守軍送達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普魯士軍隊立刻投降,將可以保證所有士兵的生命安全,而軍官必須接受法國憲兵的甄別,在法國境內服苦役1到3年不等。
至于要塞衛戍司令施瓦岑貝格侯爵,在法軍的最后通牒中沒有提及。換言之,法軍不會接受任何一個“奧地利叛逃者”的投降,而施瓦岑貝格侯爵也不會享受戰俘的待遇,會就地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