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瑞典,一些貴族因為俄瑞戰爭的失敗,正在密謀推翻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的軍事政變,所以無暇顧及法俄之間的戰爭。
但另一方面,身為瑞典首相的南曼蘭公爵(卡爾十三世),私下與法國外交部長舉行了一次秘密會晤,表示將會在法俄戰爭中,保持“善意的中立”。
換言之,就是瑞典暗中支持法國一方。此外,南曼蘭公爵還表示,從現在開始,不再限制法國從瑞典購買優質鐵礦石的數量。
除了丹麥和瑞典,安德魯也試圖拉攏俄國的另一個死敵,奧斯曼土耳其。
然而,拿破侖大使在寫給第一執政官的報告中,提及塞利姆三世第三次拒絕與俄國開戰。其理由與前兩次一樣,依然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包括士兵尚未訓練好,缺乏西方的武器裝備,軍需糧秣未籌集到位,此外還有貴族大臣們的反對,等等。
盡管安德魯事先已經預料到塞利姆三世對俄戰爭的推脫,然而在拿破侖大使的報告傳到柏林的時候,他還是表現得義憤填膺,決定給予奧斯曼蘇丹一個足夠深刻的教訓。
事實上,安德魯曾指使擔當奧斯曼大使的拿破侖,在伊斯坦布爾使領館期間,可以采取各種方式,拉攏與收買塞利姆三世的反對派,其堂弟穆斯塔法四世,推翻現任的奧斯曼蘇丹,但沒能成功。
那是“弒君者”穆斯塔法四世認為,自己在禁衛軍中的勢力還很薄弱,不足以推翻塞利姆三世,因此需要花費時間,去拉攏宗教人士來支持自己。
不僅如此,駐防魯塞的奧斯曼帝國將軍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也是塞利姆三世的絕對心腹,穆斯塔法四世需要提前將其清除掉。
總而言之,需要時間與機會。
好在清楚知道地中海與中東大局的安德魯,針對奧斯曼帝國的反制,有的是方法與手段。
首先,安德魯寫信給遠在米蘭和佛羅倫薩的絮歇,允許那些對法國友好的歐洲商人,借助威尼斯、熱亞那、塔蘭托與那不勒斯等港口,向巴爾干半島上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各種武裝抵抗組織,售賣法軍淘汰下來的大量槍支火炮,以及各種彈藥。
其次,在敘-利-亞、巴-勒-斯-坦與埃及等地煽風點火。尤其是后者,塔里安已同埃及各地的軍事分裂領主初步達成一項協定,以法國租界西奈半島為條件,支持埃及脫離奧斯曼帝國,并最終實現獨立。
此外,剛從奧地利大公國晉升為奧地利王國君主的弗蘭茨一世,也成為安德魯積極拉攏的新盟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