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俄國指揮官烏瓦羅夫還是很有能力的,能在堅守塞羅茨克城池的同時,審時度勢,果斷出擊,憑借手中的1.2萬烏克蘭新兵,對陣6萬多波蘭復國軍,成功打出了一個“史詩級”的大捷。
唯一的遺憾,由于東布羅夫斯基,及其波蘭后援部隊-南方軍團的拼命阻擊,使得烏瓦羅夫將軍未能“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擊潰并圍殲那些波蘭的烏合之眾,最終解除對塞羅茨克要塞的圍困。
畢竟,趕來參戰的波蘭人實在太多了。盡管這些土著損失了1萬多人,但依然有源源不斷的援軍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
那是波蘭人與俄國人有著刻骨銘心的血海深仇。
4年前的1794年,那位成功占領了華沙,還徹底擊垮波蘭反抗勢力的俄國元帥蘇沃洛夫,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那是數萬俄國軍隊的軍餉,又又又一次遭到樞密院的拖延,以至于得勝之后的俄國士兵個個怨聲載道,隨時有爆發兵變的危險。
基于此,蘇沃洛夫不得不尋求妥協,決定讓壓力過大的士兵好好放松一下。于是在當天,這位俄軍總司令就撕毀了給予華沙起義者的投降協議,默許、縱容,甚至是要求各級軍官,組織俄國士兵在華沙城里為非作歹,擄掠,拿去他們想要的一切。
尤其是在抵抗俄軍最激烈的華沙普拉加地區,俄國士兵有組織的針對主動投降的波蘭士兵、天主教神父、婦女、兒童,實施了一番無差別的大屠殺。
事后的不完全統計,普拉加大屠殺的遇難總人數已經超過了3萬。而在當時,華沙城內也不過15萬的波蘭居民。以至于等到戰爭結束后,整個波蘭首都幾乎都是“家家戴孝、戶戶治喪”。
所以,大多數波蘭人,尤其生活在首都華沙的波蘭市民,內心充滿了對沙皇俄國刻骨銘心的仇恨。
8月31日,在前往華沙途中安德魯,收到了貝西埃爾發來的軍報,那是他在受傷的東布羅夫斯基將軍的協助下,已經完成了對2.8萬波蘭正規軍,及3萬自衛軍和民兵的收編與整頓。
再算上,貝西埃爾帶來的近衛第一軍的2.1萬人,其總兵力達到8萬的法波聯軍,已經完成了對塞羅茨克要塞的徹底包圍。
至于東布羅夫斯基,在經過法國-軍醫官診斷后,確認為輕度腦震蕩,傷口也無大礙,目前已通過船只送到華沙修養。
就在昨日深夜,俄國指揮官烏瓦羅夫決定再出險招,試圖借助一場夜襲,來打破聯軍的包圍圈。
只是幸運女神沒能再照顧烏瓦羅夫,這些在后半夜冒險出城的5干俄軍,好巧不巧的一頭撞上法國近衛第一軍的防御陣地。
于是在照明彈、鐵絲網、塹壕、地雷、“大安德魯炮”,還有射速高達每分鐘15發的后裝針擊槍的打擊下,數干俄國士兵的進攻,也僅僅堅持了20分鐘,就不得不放棄。
清晨,在清掃戰場時,法軍發現了大約1500名俄軍尸體,還有5百名傷兵,大部分都是重傷員。
然而,在貝西埃爾寫給安德魯統帥的報告中,只提及有2100名俄國士兵的尸體。至于之前發現的俄國傷兵,被急于復仇的波蘭民眾殺死了。